大夏书评:教育的第三只眼——读《跳出教育看教育》

标签:
大夏书系教育 |
分类: 大夏书评 |
教育的第三只眼
文_ 钟杰
直到读到王晓春老师的书,我才开始摒弃我的这些偏见。我最早读王老师的书是《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接着是《今天怎样做教师:点评100个教育案例》……一本接一本地读,连他的家教类书籍都不放过。
王老师的文笔或许不是最美的,但其行文思路非常严密,字里行间随处涌动着对教育的真诚,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期待。他的书中揭示的都是当下最棘手却又亟需解决的教育病症。最重要的一点是,王老师在文中不仅提出了教育病症类型,更有对症下药的处方。
也就是说,王老师不是单纯地帮助一线老师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而是引导一线老师习得“为什么”的思考模式,从而养成遇事寻根究底、对症下药的处理习惯,进而形成教育是一门科学的教育观。
最近王老师出了一本《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书也是我期待已久的。说起读到这本书,还有一段奇缘。
有一天,我在微信上看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分社的社长李永梅老师在晒王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新书。我情不自禁地表达了我的艳羡之情。不曾想,善解人意的李永梅老师给我寄来一本。我拿着新书,心中那份美啊,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我几乎是一气呵成把王老师这本《跳出教育看教育》读完。我读书本身很慢,眼睛不抢字,脑子也转不快,所以我读书多是读读停停。有些书籍一停下来再也不想拿起来继续读。唯独王老师的书,我是一定会读完的。不是我强迫自己去读,而是内心有一种阅读的渴望与冲动。这就好比一个本身处在黑灯瞎火之中的人,偶尔看到了光亮,于是坚信前面一定还有更大的光亮等着,所以充满了前行的渴念与信心。事实上王老师的书也确实存在这个能量!
每一次读王老师的书,都会给我带来许多我不曾想到,却又是我急需的东西。我说王老师的书开了我的天眼绝对充满诚意。就拿王老师最近出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书来说吧。我以为这本书的内容赐予我第三只眼,让我用教育的第三只眼来审视我们的教育,反思我的做法。同时,此书的精髓还告诉每个老师都要修炼教育的第三只眼!
这本书其实就是王晓春老师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08年开播的一档财经对话节目,由梁冬和吴伯凡主讲,称为“冬吴相对论”写的一些笔记。我在“班主任之友教育论坛”上一直关注王老师的这些笔记,并且还因此喜欢上了“冬吴相对论”这档谈话节目,不仅自己反复听,还推荐给许多朋友听,甚至还与孩子们一起分享过里面的精髓。
此书一共收录了王老师118则笔记。每一则笔记都是一个教育观点,这些观点给了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完全颠覆了以前那种坐井观教育的肤浅局面。我将其称为“教育的第三只眼”。
王老师用这只眼睛看到了“裸露的信息时代,我们该创设一个什么样的德育环境”,看到了“圈子化德育新环境”,看到了“专注是一种幸福”……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教育观点,比如,“敬畏隐形知识”,“无微不至的服务是可怕的”,“给孩子一个原点”,“少谈成功”,“不能把榜样当成棍子来打孩子”等等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观点。
这本书究竟有多好,我说的只能代表我个人的看法。至于其他读者想要验证什么,我想只有你亲自走进这些文字,真诚地,用心地咀嚼,你才能体会我所言非虚。也只有走进这本书,你才能发现教育的第三只眼所看到的东西,远远超过我们平常所看到的。久居校园的师者,很容易变成“又傻又天真”的一群人,听听其他业界的声音,看看王晓春老师的《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本书,你一定能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
这本书,值得期待,更值得阅读!
(钟杰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中学 本文刊登于《中国教师报》2014年6月25日)
由梁冬、吴伯凡的《冬吴相对论》引发的别样思考
特级教师王晓春从经济等全新视角反思教育的力作
一本适合教师、家长和学生阅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