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新书讯:一线名师课堂展示录《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

标签:
小学数学一线名师课堂展示教学艺术教育 |
分类: 大夏书目 |
一本汇集刘可钦、华应龙、夏青峰等众多名师教学体悟和经典课例的书!为小学数学老师提升教学艺术提供有益镜鉴
大夏书系·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
读者对象:小学教师,教育工作者
内容简介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介绍了目前活跃在小学数学界的一线名师的课例及特色教学,深入剖析了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艺术。通过课堂实录的方式展现课堂全貌的同时,通过专家的梳理和评析,为读者开辟出专业成长的一条路径。
编辑推荐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第二版)》对刘可钦、华应龙、叶云素、徐斌、张齐华、钱守旺、夏青峰、缪建平等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进行了全景式的剖析,不仅总结了各位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而且以课堂实录的方式再现了各位名师的经典课堂全貌,更有专家的点评和解析,为广大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提升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范例,让大家在深受启发的同时,少走一些弯路。
作者简介
雷玲网名红袖子(教育在线、西祠胡同等网站),曾在大学任教,《现代教育报》副总编辑,资深教育记者,40余次获教育部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全国教育教辅奖等奖项。
雷玲编著、主编、策划了30余本中小学教师专业用书。其中,编著的《优秀教师的8种心理素质》《故事里有你的梦想——18位名师的精神档案》《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谁来办好每一所学校——9位名校长的办学智慧》,主编的《听名师讲课》《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好课是这样磨成的》《名师教学机智例谈》《特级教师的特别建议》《课堂深处的精彩——中外教育对比赏析》等书,受到广大教师朋友的欢迎。
红袖子教育博客:http://blog.sina.com.cn/leiling221
目
1.
画外音
朴实最见功力 常态最能隽永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充满人文情怀的课堂语言
之二:巧妙地把学生推向前台
之三:不可预设的教育机智
经典课例
常态中的“内力” 平实中的“匠心”
观点
刘可钦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之一:可贵的教师气质
之二:孩子们喜欢的数学教师
之三:在平和中找寻做教师的幸福
2.
画外音
数学也疯狂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
之二: “刷新”赋予教学生命力
之三:“导误”导出真探究
经典课例
你会了吗?
观点
华应龙课堂教学感悟
解读
“和谐”之魅力
3.
画外音
她,仍然是这样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倾听 · 解读 · 评价
之二:追求情理交融的课堂
之三:系统整理,形成网络
经典课例
整体框架的构建
对话
第一学段“数的运算”思与做
4.
画外音
用智慧搭建数学乐园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问题设计巧方能学得活
之二:“冰冷”的美丽与“火热”的思考
之三:融于生活,感悟数学
经典课例
看似笨拙 实则高明
观点
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
解读
徐斌给我们的启示
5.
画外音
“数学王子”的课堂追求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以高超的教学智慧赢得课堂
之二:引领儿童领略数学的理性力量
之三:带领儿童在思维世界里奔跑
经典课例
活中有实 实中见活
对话
数学文化:从理念走向行动
解读
他徜徉在数学教学的艺术王国
6.
画外音
一个有魅力的教师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起点
之二:让学生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
之三:让数学课具有“数学味”
经典课例
预习后的课堂也精彩
观点
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
对话
什么样的公开课才算好
7.
画外音
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
之二:巧促学生合作交流
之三:妙引学生自主探索
经典课例
在创造中传承
观点
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
解读
走在路上的感觉
8.
画外音
“缪”不可言
课堂教学艺术
之一:开拓数学视野,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
之二: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之三:设计思维情境,引领学生拾级而上
经典课例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观点
走向融合:“数学实践活动”教学常态化的路径
解读
“孩子喜欢数学,就是我教学最大的成功!”
精彩书摘
刘可钦课堂教学感悟
我追求的课堂景象
我想,如果课堂上的教育环境能使学生的课堂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而充满激情,他们会喜欢上课的。
我还想,学生比我聪明,我必须把他们的聪明与我的智慧结合起来,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场所。
当学生拥有自主探索的空间,并对学习投入很多热情和兴趣时,学习对于他们而言就会变得很诱人。
所以,我会努力把每堂课都看成是献给孩子们的礼物,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创造的充满智慧和溢满爱意的家园。
教室与课堂
教室是无生命的物质空间,课堂却是充满生机的思维领域,只有师生心智交融,才能显现课堂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教育就是一个成人做了有利于孩子发展的正确的事情
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词,而且还像爱和友谊一样,存在于这种情感的亲身体验中,也就是说,存在于极其具体的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包括静静地聆听、扬眉、包含鼓励地点头、拥抱、转身或面带深情凝望我们的学生,每一个动作可能都是出于教育学的意义而做的。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每天与孩子对话的情境中,教育学就存在于我们与孩子在一起的方式之中。教师应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学生心灵的声音,善于捕捉学生奇妙的想法,发现学生思维中的亮点,正确地评价学生的想法。这些应该是教育的理想,要做好非常不易,但是我们应该努力去做。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
追求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
创造不是教出来的,但活动却可以埋下创造的种子
体验、探究、思考、表达、交流、创造等将成为课堂的核心行为动词;关注学生的体验,允许学生犯错误,引导学生从犯错误的经历中获得一种成长的经验。
追求朴实无华的教学
要善于把学习还原成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在平等交流中获得知识,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现知识的奥秘,在千辛万苦,“费尽心机”后豁然开朗,体会一种“顿悟”的快乐。
要善于酿造一份亲情,教师温和的、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兴奋剂,学生学到的是知识,体味的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师生的心智合一,淡化了纷乱繁杂的教学环节,学生的一切活动建立在有序的常规之中,鼓励的是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强化了教师与学生的知识对话和师生间的情感交融。
享受做教师的幸福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享受成长的快乐。
我们看书,不能只是看一些微观的研究教材,宏观的资料也要看;不能只是听别人讲,也要自己静心思考;不能只看书上的,也要依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来作判断。这才是教师应有的职业态度,也是剔除浮躁的应有方式。
寻找教育的可能性
要在不同的个性当中,寻找相同的要求,在不同与相同之中寻找教育的可能性。
为人师就要有个好的研究心态
老师应该拥有“清、正、雅、和”的品质,希望每个老师都能够在一种宁静的状态下、一种平和的心情中,用一种平常的眼光看待自己每天的职业生活,主动去寻求一种专业指导能力的提升。
要做一个激情与理性融于一身的老师
要有感召力、影响力,教师的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沟通能力,如果没有激情就很难动之以情,扶之以心;如果缺乏理性就很难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因此,应该激情与理性并存,热情与真诚同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简单的说教,主动用儿童的眼光与孩子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