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侯卫东官场笔记》
(2012-05-10 13:16:43)
标签:
文化 |
读了小桥老树写的《侯卫东官场笔记》,也是本官场小说。
从乡镇到省的各级别官员,一起起官场风波,一个个党政部门,一次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侯卫东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驻村干部、跳票副镇长、县委书记秘书、县开发区主任、县科委主任、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副市长、省政府副秘书长、市长、市委书记......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官场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
小说的前半部分写的比较好,比较真实,就像是作者在写他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侯卫东大学毕业,考取益杨县党政干部选拔考试第二名,却被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山上。侯卫东经过痛苦的思考,开始惊心动魄的自救,他将每一件手头的事都当做救命稻草。上山抓劫匪,下山修公路,在群众的支持下,在全县官员的瞠目结舌中,开启了一条传奇般的晋升之路。从副镇长到县委书记秘书,再到开发区主任、科委主任、市委书记秘书,乃至省政府副秘书长,从村到省,一条自下而上的仕途之路随着侯卫东的脚步,我们一一领略。小说的真实从大学毕业开始,狂欢、离别。一切同今天无异。同女朋友见未来的丈母娘,丈母娘的拒绝原因,两地分居。一切都显得很亲切自然,发生的一切故事,都同我们身边的故事是这么相像。进入官场,曾经挥斥方遒,变成见到县长都感觉自己什么都不是。大学生都是这么过来的,想当年在大学里面纵论国家大事,一个小小的县长算得了什么。等面临现实,才发现一个小小的镇委书记,就决定了你的命运。同为一个寝室,侯卫东考了第二名,刘坤考了一百六十多名。在小说中,我们看到刘坤青云直上。正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刘坤只是此类的代表之一。在学校,侯卫东是院系两级学生干部,而刘坤什么都不是。益杨县党政干部选拔考试的巨大差距,这些都不是决定条件。刘坤的出现,只是中国千千万万此类代表之一。而上青林村的描写,更是写出了村干部和当代乡村的现状。先说喝酒,侯卫东一上山,对工作组最深的印象就是喝酒。上山第一天,就被灌醉。或许有些人会觉得有些假,其实农村工作大部分就是这样,也是农村民风淳朴的表现,农民敬酒,不喝会认为你看不起他。所以不管会喝不会,都要喝。再说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是国策,谁都知道。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会有过激行为,学习班、罚款、拿东西,这些都是常见的现象。书中关于这方面的描写,让人感觉是真实的。虽然是90年代,但是在广大农村,此类现象仍然是一个常见现象。最后说腐败。很多官场小说,往往就是反腐小说。看了小说,以为天下都是清官或者一大堆贪官。纪委天天都在查出贪官似的。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非常态。不白不黑,处于灰色地带,这才是官场常态。贪官也不是一如既往的贪,他们也做过很多好事,也是活生生的人。像秦飞跃、曾昭强的吃喝玩乐行为,不涉及到大的贪污腐败,谁会去查呢。像县委书记带着现金去打牌,自己也不免感叹:有时候光明正大的事,却要通过不光明的手段。《侯卫东官场笔记》描写的,正是这一非常态行为。而主人公,你说是传统的一身正气的清官,不是。他也经商,这对以往高大全式的官场主人公,是一个颠覆。仔细阅读,你会发现,侯卫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拥有个人魅力混在官场的公务员。从大学毕业,到进入官场,一步步面临挫折。普通的侯卫东,正如千千万万个大学生,一步步在官场面临挫折、困惑。看着侯卫东,正如看着我们的朋友一样。他的挫折、困惑,让我们一步步接近和了解,真实的官场原生态。而随着侯卫东从村到省的脚步,就像在中国公务员系统内部进行一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旅行。
官场小说的看点,主要是主人公在官场中的晋职升迁上。晋升职级有严格的年龄、任职时间、资历限制,总不能跟现实一样,过了七八年,主角还是个小科员吧?于是就要写主角的各种奇遇。此外,主角的性格也是问题,善良正直的高大全型肯定不行,一看就透着假;坏成人渣的也不行,那样从哪儿得人脉。《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主角侯卫东的性格就比较讨人喜欢,年轻时候一腔热血,大多数时候圆滑世故,关键时刻能坚守底线,但感情上又负债累累。也因为主角要让读者能带入,所以这本小说官场固有的灰色,但主角以及和他亲近的朋友们身上却有一丝难得的爱民、向上、奋发的精神,这些在传统官场小说中是很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