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子的联想
(2011-09-24 17:48:26)
标签:
诸葛亮火焰山扇子芭蕉扇羽毛扇杂谈 |
分类: 观影 |
有首诗记得很牢,是《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节中的,诗云:“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记住这首诗不是因为书的原因,而是其中提到了扇子,小时候,看到夏日里摇着扇子不劳动的人,就会嘲讽他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在那个年代里公子王孙属于另类阶级,不像无产阶级是光荣的象征。
不过,就扇子而言,毕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婴儿时就有了扇子的印象。每逢夏天,当热不可挡的时候,父母祖辈就会边哼着儿歌边摇着扇子,阵阵凉风让宝宝安然入睡。
从古到今扇子的品种不知有几何?我没有去仔细了解过,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来自文学作品的两把扇子,一把是《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把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羽毛扇。那芭蕉扇能大能小,小到如杏叶可以含在口中,大的话即使像孙悟空背着它也会跑不快。它的威力更是巨大,火焰山的火都可以被它扇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用什么做的不知道,连环画上绘的形象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而另一把羽毛扇现在市场上也能看到,只是在诸葛亮手里的那把却 有神奇功效,一是在文学上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青龙偃月刀之于关羽,八丈长矛之于张飞一样,物品成了人物的象征,使人物特征得到了强化。一是在内容中羽毛扇也并不仅仅是摆设,确实发挥着不一般的作用,也是诸葛亮的重要武器。
在我过眼的有限的扇子种类中,其承载的艺术性已经超过了实用性。小时候经常看到的,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的主要是芭蕉扇,就是类似于棕榈树叶制作的那种。还有蒲扇,葵扇等叫法,形状也各不同,是用什么叶子编的,细巧一点的在手编的扇子上绣上花。芭蕉扇市民百姓用的比较多的,走到哪里若是不用只要把扇柄在背上裤带一插就行了,腾出手还能干点别的事。至于折扇过去一定是某个阶层用的,除了实用外,承载的艺术性就强多了,如纸面的,一些文人墨客在上面题诗作画,虽说是小品,名人的扇面书画如今价值不菲。折扇还有绸面的,及用雕花檀香木制作的,那就是艺术品了。我见过一种团扇,面子是丝绸做的,喷花或绣花,扇柄也很讲究,有吊坠等小饰品。至于羽毛扇那更是一种工艺品了。那戏里演出皇帝出来后面打着的两把大扇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起扇子就会联想到当年的一件事。当年一般百姓住宅都是相联在一起的,有的人家南北向,几户人家只要把门打开,就会有穿堂风。有的人家则是自成格局,窝在一起。当年也没有什么空调,到了苦夏,只能人手一扇到外面弄堂里去纳凉。有户人家的孩子突发奇想,决定设计一个大扇子悬在饭厅顶上,这样吃饭时就不用手摇扇了。他们取来一叠陈年大报,两边用木条夹住,固定在屋梁上,下摆通过滑轮连接,一人在旁边拉着绳头,拉一下报纸摆动一下,产生一点微风。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来看热闹的人还是很多。
如今各类扇子渐渐地成为了摆设,也不用费心去土法造报扇了。电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功能齐全。
如今空调也越来越先进了。
……
不过,就扇子而言,毕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相信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婴儿时就有了扇子的印象。每逢夏天,当热不可挡的时候,父母祖辈就会边哼着儿歌边摇着扇子,阵阵凉风让宝宝安然入睡。
从古到今扇子的品种不知有几何?我没有去仔细了解过,印象中最深的就是来自文学作品的两把扇子,一把是《西游记》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一把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羽毛扇。那芭蕉扇能大能小,小到如杏叶可以含在口中,大的话即使像孙悟空背着它也会跑不快。它的威力更是巨大,火焰山的火都可以被它扇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用什么做的不知道,连环画上绘的形象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而另一把羽毛扇现在市场上也能看到,只是在诸葛亮手里的那把却 有神奇功效,一是在文学上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青龙偃月刀之于关羽,八丈长矛之于张飞一样,物品成了人物的象征,使人物特征得到了强化。一是在内容中羽毛扇也并不仅仅是摆设,确实发挥着不一般的作用,也是诸葛亮的重要武器。
在我过眼的有限的扇子种类中,其承载的艺术性已经超过了实用性。小时候经常看到的,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的主要是芭蕉扇,就是类似于棕榈树叶制作的那种。还有蒲扇,葵扇等叫法,形状也各不同,是用什么叶子编的,细巧一点的在手编的扇子上绣上花。芭蕉扇市民百姓用的比较多的,走到哪里若是不用只要把扇柄在背上裤带一插就行了,腾出手还能干点别的事。至于折扇过去一定是某个阶层用的,除了实用外,承载的艺术性就强多了,如纸面的,一些文人墨客在上面题诗作画,虽说是小品,名人的扇面书画如今价值不菲。折扇还有绸面的,及用雕花檀香木制作的,那就是艺术品了。我见过一种团扇,面子是丝绸做的,喷花或绣花,扇柄也很讲究,有吊坠等小饰品。至于羽毛扇那更是一种工艺品了。那戏里演出皇帝出来后面打着的两把大扇那就更不用说了。
说起扇子就会联想到当年的一件事。当年一般百姓住宅都是相联在一起的,有的人家南北向,几户人家只要把门打开,就会有穿堂风。有的人家则是自成格局,窝在一起。当年也没有什么空调,到了苦夏,只能人手一扇到外面弄堂里去纳凉。有户人家的孩子突发奇想,决定设计一个大扇子悬在饭厅顶上,这样吃饭时就不用手摇扇了。他们取来一叠陈年大报,两边用木条夹住,固定在屋梁上,下摆通过滑轮连接,一人在旁边拉着绳头,拉一下报纸摆动一下,产生一点微风。虽然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来看热闹的人还是很多。
如今各类扇子渐渐地成为了摆设,也不用费心去土法造报扇了。电扇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形式多样功能齐全。
如今空调也越来越先进了。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