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格里菲斯是美国电影开创时期最重要的电影导演之一,冠在他头上的称号有:好莱坞电影之父、电影界的莎士比亚等。但是他在1948年孤零零死于美国一家旅馆的时候,几乎已经被人遗忘。而后来对他的评价却越来越高。他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电影通向艺术道路的里程碑。他可以说是电影艺术史上第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格里菲斯1880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村落,22岁开始在一家剧团担任演员,在美国各地演出。他曾经尝试当作家,但是没有成功,于是就和妻子一起担任演员。
1908年,他在比沃格拉夫公司导演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桃丽历险记》,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
格里菲斯早期拍摄了近450部短片,他喜爱文学、擅长情节剧。他的大部分短片取自小说、诗歌及戏剧作品。这些影片题材十分广泛,由喜剧片、剧情片、恐怖片、西部片等,各种类型他都进行了有益的开创性的探索。
在这些早期短片中,格里菲斯与鲍特形成了很大的区别。早1912年,就曾有一份统计资料表明,当时的短片(单本)镜头总数通常为11~46个,而格里菲斯竟用多达60~100个镜头来进行表现。
格里菲斯较鲍特更为成熟地意识到:在电影中“一个‘场面’的实质不仅涉及到表演者和物体在空间中的安排,而且也涉及到各个镜头在时间上的安排。鲍特是在不同的场面之间交叉剪辑,而格里菲斯却开始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加以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的参与”。在鲍特那里,场面、段落、镜头是一回事,起着推进叙事的作用。而格里菲斯则把他的影片分成若干段落,每个段落分别由若干个镜头、甚至若干个场景组成,段落不仅是剧情的连接,而且成为电影意义的基本单位。
这样,格里菲斯最后完成了电影的基本叙事结构:即镜头——场景——段落——影片的关系,镜头成为电影的最小的单位,这样有利于表现更为复杂的题材和更为深刻的主题。
而格里菲斯以前的电影绝大多数只能算是一部影片中的一个段落。
格里菲斯与鲍特的另一个不同也是极为重要的方面,则是鲍特注重情节的发展,注重外部动作的形式表现。而格里菲斯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强调影片情感价值的表现,因此,使影片的叙事显得更为复杂。这是格里菲斯被称之为艺术家,其影片被称为艺术作品的关键。
格里菲斯一开始就非常注重演员和明星的作用,在这个时期已经推出了像道格拉斯、范朋克、玛丽·碧克馥这样的电影默片时代的表演大家,使电影成为华丽的人物聚会。
电影史家们认为,格里菲斯尝试了各种各样的电影拍摄技巧,对后来的电影的拍摄影响巨大。可以说,凡是人们叫得出名的摄影技巧,都受过格里菲斯的影响。比如交叉剪辑、镜头移动角度法、滑动拍摄法、人工照明、逼真不惊、善辉虚实、特写镜头、段落着色、拼接书面法、软聚焦、叠画法、渐隐法、圈入式圈出、入画式出画等等。这些电影拍摄的各种技巧,为电影成为成熟的影像艺术做了很多的探索,直接把电影从戏剧的附庸,变成了独立的影像艺术,对后世电影发展的影响,简直无法估量。而且,他还是美国电影制作大本营好莱坞的促成者。由于他把摄影组整个搬到了西海岸,直接地促成了好莱坞的最初形成。
后一篇:王家卫的电影音乐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