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话教师解题能力竞赛

(2010-07-05 13:20:49)
标签:

2010

吴江市

小学教师

解题能力

竞赛

杂谈

分类: 教有所思

    今天,2010年吴江市小学教师把握学科能力竞赛在实验初中举行,来自全市近五千名一线语数英青年教师参加了竞赛。

 近几年来,吴江市教育局一直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的解题能力,并把它作为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之一。教师解题能力竞赛的开展,意味着教师要从“指挥官”过渡到“作战者”,意味着教师的实战能力要从幕后走到台前,这无遗是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极大考验。其实,教师解题能力应该是教师的主要基本功之一,但长期以来的 “教育应以学生为主”的思想,让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学生的成绩,学生成绩的好坏就是教师能力的高低,教师本身的解题能力就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个好的“指挥官”可以不去作战,但必须懂得战略战术;同样,一个好的老师不用与学生一起做题,但自己一定要有很高的解题能力。人们经常用“为人师表”来形容教师这个职业,给了我们光环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试想,如果教师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自己都无法完成,那你如何去教育学生?自己对教授的内容都是摸棱两可的,学生又怎么去辨别去吸收呢?说得严重些,这就是误人子弟。随着教师资格证考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非师范专业的人涌入了我们的教师队伍,我们不可否认,我们教师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的。时下,素质教育的奇葩在和谐之风下越发美丽与动人,但素质教育并不等于不要分数,教学质量仍应是我们关注的内容。因此,提高教师的解题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与迫切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整体的教育质量的发展。

教师解题能力竞赛,引领教师从“指挥”到“作战”,让教师在新的形势下不断学习,不断自我完善!

     今天语文卷的作文题:请你围绕“诗意的教师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我将自己的习作呈上,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诗意:教师生活的最美诠释

     诗意是宁静的午后,坐在靠窗的位置,独自品尝着醇香的爱尔兰咖啡;诗意是伫立在缠绵的雨中,不打伞,任由自己的整个身心沉浸在朦胧婉约的世界里;诗意是美丽的黄昏,一架多情的小提琴,随着溪水的或急或缓,随意地演奏着生活……诗意与金钱无关,与名誉、地位无关,它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份自由的闲适。

每天晚饭过后,沏上一杯茶,端坐于电脑桌前,随着茶叶的缓缓降落杯底,我的思考也得到了过滤、沉淀和升华,然后欢快地敲击键盘。在我看来,这是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这是人世间最诗意的生活。

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育生活无处不诗意!

诗意是徜徉书海阅读课上,教室里寂静无声。学生们或端正,或斜侧,或抬头,或低首,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静坐于位,恣情地阅读着。45个人,45本书,45颗放飞自由的心灵。他们时而认同地点头,时而紧张地皱眉,时而会心地微笑,脸上的表情随着主人公命运的起起落落不断变化着,丰富无比。他们手中,都捧着同一件宝贝——书。我常常这样认为,这就是校园中最美最诗意的画面。与学生共读,徜徉书海,实在是美哉!

诗意是守望花开。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从事的对象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的希望”。作为“园丁”的我们,都无比清楚地认识到:花开有迟和早之分,花朵也有饱满和瘦弱之别。我们不要轻言对迟开花的放弃,也不要忽视瘦弱花的存在。每一朵花,都是阳光下的精灵,在自己的天空里尽情绽放,即使迟开也将美丽。这种生命的守望,是一个教育者的莫大幸福,多么惬意!

诗意是真诚祝福。今年六月,我带了三年的班级要小学毕业了。三年的朝夕相处,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他们做贺卡、送鲜花、挂锦旗,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校、对老师的感恩与祝福。期末考试那天,我给他们送上一副对联,作为最后一学期的礼物。上联是:读书、学习、成长,八十天披星戴月上下求索路漫漫;下联是:慎重、乐观、沉着,一学期起早贪黑硕果累累看今朝。同学们读罢,含泪相视一笑,更加坚强了。

……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莫过于能以黑板为船,粉笔为桨,把一批又一批学生,从狭窄的沟渠,带往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如此生活,是这般闲适与诗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