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剧作家陈川亮《定襄戏剧六十年》系列10

(2011-10-31 21:32:29)
标签:

定襄

戏剧

陈川亮

剧作家

分类: 戏曲艺术

第七章:改革图存顽强挺进
    1992年,剧团团长郭忠田退休,青年老生演员梁俊贤任团长,曲美萍任副团长。李广元任剧团书记。
    剧团团长,是一个最难当的职务。故而过去有“宁领千军,不带一班”的说法。三十五岁的梁俊贤挑起了这副重担,起先人们还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他。他能带好这个团吗?而他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八年,一直当到今天。在瞬息万变无常态的今天,确实不易。他不仅在舞台上钻研老生艺术,翅子功、髯口功玩得精熟,《寇准背靴》、《薛刚反唐》等戏唱得很火,而且把个剧团也领料得很火。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层天。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剧团实行了股份制,李恩礼、李广元、韩克等人加盟,在戏曲危机喊得越来越汹的不利环境下,剧团顽强挺进,渡过了低谷,每年都保持演出在三、四百场以上,演出收入也逐年递增。
   从八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前期,歌舞、录相等时尚娱乐形式日渐火爆,覆盖面最广大的电视剧也使好多地方的好多观众坐家中而观天下,戏曲市场日见萎缩,好多县级剧团已经解体。已有几十年光荣传统的定襄晋剧团也明显地感觉到举步艰难,他们想了好多措施来应对这个艰难时期。
  措施一,进一步体现按劳取酬的原则,演员的工资也实行了市场化,聘用制,按物有所值的原则体现差别,彻底打破了“大锅饭”。股份制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
 措施之二,在演出形式上,打破过去“晋剧姓晋”的封闭思维,而变成开放性思维,除不断更新剧目外,发掘团内各种人才,发挥潜能,精心排练了一场歌舞节目,采取了晋剧、歌舞“两下锅”的创新模式。
 措施之三,把外交放在重要位置,任用公关经验丰富的梁建亭作推销员,实行报酬上的抽成制,调动积极性,并为其办理了固定工指标,解决了后顾之忧。
 措施之四,与名演员同台演出,演出中,有的地方提出要看省里某某名演员,剧团马上响应,立即与某某名演员联系,地方多花钱,剧团保收入。演员还能在与名演员的合作中学习提高,剧团顺应这一潮流,经常请省里著名演员同台。相得益彰,实现了双赢。剧团先后合作过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有王爱爱、马玉楼、武忠、阎慧贞、武凌云、白桂英、栗桂莲、杨仲义、郝建东等。
 措施之五,不断开拓活动区域,除晋北、雁北、朔州地区外,他们深入到晋中孝义一带,还远涉内蒙、阳泉一带。走生地,演新戏。他们一边在更新剧目上大作文章,一边不断开疆拓土,把触觉伸得更广更远。
   在1990年至2000年10年间,剧团领导带领全体演职员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以坚韧的斗志和顽强的拼搏,不仅没有使剧团垮台解体,而是扩大了市场,拓展了区域,增加了知名度,提高了声誉,以不凡的业绩历年来被省、市文化部门评为先进团体。
              
              第八章一枝独秀梨园飘香
   进入新世纪后,剧团有幸得到市里一位老领导的鼎力扶持。真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位老领导是谁呢?他就是原行署副专员,原政协工委主任范怀成。老领导由于多年分管文教,对戏曲有了很深的感情,夫人杨素珍是晋剧票友,她的《楼台会》唱得很有韵味,更对晋剧爱之如命。夫妻俩仍在关心着全市的文化事业。看到定襄剧团的领导与全体演职人员在十分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在为晋剧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殚精竭虑坚持办团时,深受感动,决心发挥余热,运用自己从政多年的社会影响力扶持剧团。经过充分准备,上下周旋,抓住忻州市内现今没有晋剧团体这一天时,上下斡旋,全力操办,报请市领导批准,终于把定襄县晋剧团升格为忻州市实验晋剧团。他与夫人杨素珍慷慨担任了剧团顾问。
   老领导夫妇对剧团的升格与发展真是倾注了全部精力,从剧团挑选演员,排练剧目,更新服装,联系台口,称得上是全方位支持。演出时经常驱车前往,认真观看,对剧团不时进行指导。2007年,他动员全县企业家,筹集经费,全部更新了剧团服装设备,剧团聘任了一批优秀青年演员,全部实现了年轻化。狠抓剧目建设,新排了十本大戏。2008年1月,又在县委礼堂组织了两场“新风采展示演出”,演出了十个折子戏,并邀请市领导、专家观摩演出,受到高度赞扬。2008年一年,剧团东征西战,南北巡演,横跨两省演出三百多场,成绩辉煌,演出收入突破了历史最高纪录,闯过了一百二十万元大关。
2009年1月3日下午,装饰高档的定襄县委礼堂内灯火通明,丝竹悠扬,忻州市实验晋剧团在这里进行庆元旦汇报演出,演出的折子戏有《调寇》、《出征》、《磨房》、《牧羊》、《绑子》、《背靴》等。应邀观看演出的有忻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如璧,忻州市文体新闻出版局局长潘孝忠,定襄县人民政府县长贾玉文、忻州市剧协主席武兆鹏、艺术科科长张宏光及戏剧专家郝丛楼、陈川亮等。演出结束后,市、县领导上台接见演员,潘局长率先表态:奖励忻州市实验晋剧团锦旗一面,上书:一枝独秀梨园飘香,八个大字。并奖励剧团人民币1万元,周部长代表市政府杨晋生副市长奖励剧团人民币叁万元,贾玉文县长代表县政府奖励剧团人民币伍万元,各级领导对剧团的逐级表彰,使剧团全体演职员倍受鼓舞。
    1月17日晚,剧团为县春节文艺晚会赶排了戏曲联唱《滹沱滚滚唱新曲》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
  2月5日,剧团应市科技局之邀在忻州剧院参加了市元宵节文艺拜大年唱大戏演出系列活动。下午演出了折子戏《拜寿》、《见皇姑》、《教子》,晚场演出本团优秀大型传统戏《寇准背靴》,剧场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反响热烈。
剧团在市内声誉日隆,邀请者不断,2月6日,又参加了市体委元宵演出活动 2月8日,剧团在县城广场舞台为定襄人民欢度元宵演出三天。
   2009年上半年,文化市场由于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一度出现萧条低迷景象,好多剧团因没有台口而坐等家中,在这种情况下,老领导夫妇又向剧团领导提出及时调整步伐,向民间找市场,给群众送好戏的演出方针,既抓大台口,又抓小演出,受到了定襄县委政府的支持,剧团采取文化下乡送戏进村的方法,在每个乡镇演出一场,先后在宏道、神山、南王、杨芳、蒋村等九个乡镇演出了10场,由于每个乡只演一场,剧团人员轻装简从,不用接送,大大减轻了演出单位的负担,且价格低廉,实惠群众,阵容可观,演出精彩,每到之处,倍受欢迎。杨芳乡西营村好多年没有演过戏,群众非常渴望精神文化生活,演出现场,观众扶老携幼,争相观看。广大群众对青衣演员王艳梅的唱腔,青衣演员肖春梅的表演,须生演员张清丽、白美珍的嗓音,对小旦演员贾婷的表演,表现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卓有成效的文化下乡既给群众及时地送去了精神美餐,又保证了剧团台口连接的顺畅,可称是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之举。
   文化市场的起伏消长,自有它自身的无情规律,作为剧团的决策人,领导人必须随时应对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这就必须具备政治家的高瞻远瞩与灵活应变,方能在市场的浪潮中绕急流、避暗礁、越险滩,稳掌舵把,胜利到达彼岸。
   六十年来,这个团从创建到稳固,从成功到辉煌,长期立于不败之地,它的经验是什么呢?
   首先,是铁打的团队精神。从团长到演职员,树立了“团兴我荣团衰我亡”的坚定信念,大家都来自觉地维护这个大家庭,每当剧团遇到危难,剧团每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千方百计维系它的正常运转,不为外界风雨所动。团结合作,坚持办团,心无旁鹜,八风不动。三次大的风潮,剧团都平稳度过。这是剧团最值得传承的优秀传统。其次,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上世纪六十年代,他们依靠自己的演出收入,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买了团址,并
盖起了小型剧场。八十年代,修建了家属宿舍,盖起了二层办公楼。逐步添置了演出设备。他们走南闯北,跋山涉水,每年演出四百场左右,历尽艰辛,甘苦备尝,令人钦敬。
   高度敬业的精神。剧团是综合艺术,无论哪个部门,哪种行当,只有高度敬业,才能密切配合。外交张怀智、康天福、梁建亭,厨师李传耀、木工樊计章,都为剧团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特别是樊计章,七十多岁了,至今一直跟团,下乡演出,晚上就睡在舞台上,特别让人感动。尊重艺术不断进取的精神。多年来,剧团在剧目生产上采取继承、移植、自创三并举的策略,坚持请进来派出去的方法,先后派人到河北、西安、榆次、忻州、太原等地学习,请进胡润宝、刘淑俊、刘和仁、代占寿、武忠、李正卯、马兆录、杜培孝、吕铁城、杨耕泉等知名导演、专家为我团排戏,不断提高我团艺术水准,在省、区、市历届会演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忻州市实验晋剧团有着近六十年的办团经验,又有市里老领导的鼎力扶持及广大群众的热情鼓励,一定能在更为激烈的艺术市场上搏风击浪,不懈进取,永立不败之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