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

(2009-05-15 14:15:29)
标签:

实验

晋剧院

六大员

郭彩萍

李月仙

武忠

阎慧贞

高翠英

白桂英

杂谈

分类: 戏曲艺术

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

太原实验晋剧院六大员520演出剧目:        

  1:《三关点帅》主演:李月仙  阎惠珍  高翠英     

  2:《薛刚反唐》主演:武  忠  武凌云

  3: 《双罗 衫》主演:郭彩萍  白桂英  薛维艺                     

  4:《嫁衣 案》主演:武  忠  阎惠珍  高翠英

  5:《华 容 道》主演: 武  忠  张嘉盛           

  6: 《走    山》主演:白桂英                              

  7:《杨门女将》主演:武忠   高翠英                  

                                     

另有开,闭幕式,并六大员携实验中青年同台演唱会。

520号到525号,每天晚上800将在长风剧场举办纪念“523”晋剧名家演唱会,由郭彩萍、武忠、李月仙、闫慧贞、高翠英、白桂英六位艺术家领衔主演。剧目安排:520号《三关点帅》,521号《薛刚反唐》,522号《双罗衫》,523号《嫁衣案》、《走山》、《华容道》,524号《杨门女将》,525号《名家演唱会》。现在长风剧场已经开始预售票,票价1030元,电话2028549。欢迎大家去观看。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

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

实验晋剧院的六大员纪念舞台生涯五十周年演出活动,这个月就要举行了,大家对六大员的命名还不甚了解。我这两天也请教了业内人士,这六大员一个主要是他们大多同一时期学习到演出,而且都是团里的台柱子,每人至少都有自已的代表剧目;从一个资深戏曲人士透露,这六大员是政府给定的,这里面其中四个为须生,一个小生一个刀马旦,没有青衣花脸这两大门。听此人说省晋剧院的四大员是冀萍、田桂兰、王爱爱、马玉楼,这个排序也不知从何排起,只是从这个安排中,我们就总结出省晋剧院以旦角青衣著名,实验则以须生为多,而且实验团的人多是同科出身,较为团结,省晋剧院多为各个剧团借调的,所以人们很怀念当年实验团的大戏。在大剧种当中小生属于三小门,能挂头牌者多为演技出众之人,如徐小香、叶圣兰到晋剧郭凤英、孙福娥,而郭彩萍在名家众多的实验团,名列第一,不能不说其技艺出众,艳盖群芳。郭彩萍也曾带领晋剧走向全国,还去祖国的宝岛献艺,在山西来说对晋剧不太了解的人们,但他们当年也能想到郭彩萍这个名头。李月仙这个名字,不用多介绍了,但凡喜欢晋剧的大多熟悉。我以前没有接触过她,也写了点不成文的杂叙,最近偶然得到一本《须眉女子》的书,从书中我觉我写的有不符的地方,主要是我只是从印象中搜寻,肯定误差,所以本着对李月仙老师敬佩,所以对于不妥的地方,还请大家原谅。
   武忠阎慧贞这两位梨园伉丽的大名,众所周知更不必多言,高翠英刀马旦,著名戏剧家曹禺看了她的《凤台关》演出后,评价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著名导演李紫贵评价道:“高翠英已突破了师徒传授模式进入了真正的艺术独创境界。” 与李月仙老师合作了一出出的经典剧目。
   白桂英老师,因和丁艳霞的关系,从小深受丁果仙的艺术的熏陶,在唱腔方面很有天赋,从学戏到演戏都能临场发挥,从不却怯场,也不争戏和大家都和睦相处.我有几次看过白桂英老师演出《走山》,不论是清唱还是彩唱,对于每个动作程式都是一招一式的表演,在各个场合也不会因为观众不识戏而蒙混表演。白桂英初学小生,后改须生,在丁派弟子中是个比较综合性的演员,在音区、板眼、尺度上有老艺人风采,各种角色都能胜任。不论黑须正工红生还是白须衰派老生,她均出演过,杨四郎、杨六郎、宋士杰、老曹福等角色个个形象逼真感人。原来白桂英老师就演过杨六郎,我有一次在饮马河看过她和阎慧贞老师的《交印》,精彩至极,白桂英老师的口齿和板眼上的配合无懈可击,闪碰自如,那么快的唱腔没有脱板顶板的地方,和乐队配合严丝合缝,真是佩服老艺术家的功底。白桂英老师的高音由于原唱过小生,在拔高音时比其他演员会用,不是一味走高音,其中还有不少韵味耐听耐品。白老师从13岁就开始指导孙红丽学戏,使用孙对丁派唱腔的发音方法有了很好的基础,至今孙红丽提起白桂英老师很有感情。每年夏天白老师要到天津小住一月,平时太原的各个演出活动中还会见天她那蹒跚的身影。

   选择长风剧院演出,也有一定意义。一是这是张宝魁这位艺术前辈为晋剧开辟的一流戏曲场所,当年的鸣盛楼可谓名家荟萃,高手云彩集,十四红、程玉英,筱字辈门人、刘少贞、花艳君、牛桂英;解放后的新民剧院也称二院了更是汇集了晋剧的大批精英。八十年代恢复现代戏,实验团在长风剧场上演多省经典剧目,让老太原人难以忘记。二是这样的剧场演,是对老百姓的惠民工程,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要是在其他地方演,想看的进不去,有了票的却不去看,造成了不必要的冲突。看来这又是一场晋剧史上的盛会了,大家拭目以待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