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说明
《环境保护法》课程是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和法律专业(专科)的选修课。
环境保护法学以环境保护法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在法学和环境科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绪论,环境保护法概述,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保护特殊自然区域的法律规定,保护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法律规定,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防治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行政许可,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国际环境保护法。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环保法,应以主教材为主要依据,参考网上资料《环境保护法》学习指导进行学习。平时上好面授辅导课,完成平时作业,并多做练习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结合环境保护的特点。并一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紧密联系环境保护实际、环境保护立法、执法和司法实践,另一方面比较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情况进行学习,总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同学们通过学习,应了解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发展趋势和解决的基本途径;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制定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政策依据和立法理由;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基本措施;违反环境保护法的法律责任及其制裁形式;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实践等。
二、大纲本文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环境和环境问题,环境保护与环境保护法学有一个初步的概括性认识。
教学内容:
一、环境和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环境问题的概念;当今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环境问题;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和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环境保护法的产生和发展
三、环境保护法学
环境保护法学的概念;环境保护法学体系。
第二章
环境保护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环境保护法的概念、任务、目的和作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掌握环境监督管理体制和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了解环境保护法体系。
教学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
环境保护法的定义;环境保护法的特点;环境保护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
二、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目的和作用
环境保护法的任务;环境保护法的目的;环境保护法的作用。
三、环境监督管理体制
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概念、特点和意义;我国环境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责。
四、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
环境保护法的适用范围的概念;环境保护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环境保护法对人的适用范围;环境保护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五、环境保护法体系
法律体系的概念;我国环境保护法体系。
第三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重点掌握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以及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了解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与公众参与原则。
教学内容:
一、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二、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
环境保护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原则的概念、意义和贯彻。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的概念、意义和贯彻。
四、损害者付费、受益者补偿原则
五、公众参与原则
第四章
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重点掌握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了解环境保护规划制度、许可证制度、限期治理制度。
教学内容:
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和意义;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
二、“三同时”制度
“三同时”制度的概念和意义;“三同时”制度的具体内容。
三、征收环境保护费制度
征收排污费制度,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制度。
四、许可证制度
了解排污许可证制度与排污权交易。
五、限期治理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限期治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六、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度的概念、意义和主要内容。
第五章
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有关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的相关知识。包括环境标准的概念与特点、环境标准体系,环境监测的内容、意义等。
教学内容:
一、环境标准
环境标准的概念;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二、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的意义;环境监测网。
第六章
自然资源保护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特性,了解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原则。
教学内容:
一、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保护法
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二、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原则
了解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三项原则。
三、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制度
了解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四项制度。
第七章
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国家在保护土地、水和矿产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保护土地的法律规定
土地的概念和保护土地的意义;保护土地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水的法律规定
水的概念和保护水的意义;水保护的法律规定。
三、保护矿产资源的法律规定
矿产资源的概念;保护矿产资源的意义和矿产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八章
保护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国家在保护森林、草原和野生动植物和渔业资源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保护森林的法律规定
森林的概念和保护森林的意义;森林保护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草原的法律规定
草原的概念和保护草原的意义;草原保护的法律规定。
三、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法律规定
保护野生动物的法律规定;保护野生植物的法律规定。
四、保护渔业资源的法律规定
渔业资源的概念和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渔业资源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九章 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水土保持和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水土保持的法律规定
水土保持的概念、意义和法律规定。
二、防沙治沙的法律规定
防沙治沙的概念、意义和法律规定。
第十章
保护特殊自然区域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应该了解国家在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和湿地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自然保护区的概念;保护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法律规定
风景名胜区的概念;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法律规定。
三、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规定
森林公园的概念;保护森林公园的法律规定;保护地质公园的法律规定。
四、保护湿地的法律规定
湿地的概念,湿地保护的法律规定。
第十一章
保护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国家在保护城乡环境和农业环境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保护城乡环境的法律规定
保护城市环境的法律规定;保护乡村环境的法律规定。
二、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农业环境的概念和保护农业环境的意义;保护农业环境的法律规定。
第十二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我国防治公害的具体法律制度。
教学内容:
一、关于防治对象的法律规定
掌握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念以及我国防治公害的对象和重点。
二、关于防治公害的法律制度
掌握我国防治公害的具体法律制度。
第十三章
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我国防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防治大气污染的法律规定
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的危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二、防治水污染的法律规定
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第十四章 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国家在海洋环境保护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
海洋环境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规定。
二、防治环境噪声污染的法律规定
环境噪声的概念和特点;环境噪声污染的概念及其危害;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第十五章
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国家在防治固体废物污染和危险化学品污染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的法律规定
固体废物的概念和特点;固体废物的污染危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二、防治危险化学品污染的法律规定
危险化学品的概念及其污染危害;危险化学品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第十六章 防治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国家在防治放射性污染、农药污染和电磁辐射污染的相关法律规定。
教学内容:
一、防治放射性污染的法律规定
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二、防治农药污染的法律规定
农药污染的概念和危害;农药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三、防治电磁辐射污染的法律规定
电磁辐射污染的概念;电磁辐射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
第十七章行政许可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种类,行政许可的原则和制度以及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教学内容:
一、行政许可概述
行政许可的概念,行政许可得种类。
二、行政许可的原则和制度
行政许可的原则,行政许可得制度。
三、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监督检查。
第十八章 行政责任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违反环境保护法,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行政责任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
一、行政责任概述
行政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行政制裁的概念。
二、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情节、种类、程序。
三、行政处分
行政处分的概念,程序,行政处分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第十九章
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违反环境保护法,破坏或者污染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相关内容。
一、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的定义和特点、无过错责任、公害民事责任的形式、追究公害民事责任的程序。
二、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二十章国际环境保护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国际环境问题、国际环境保护和国际环境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一、国际环境问题和国际环境保护
二、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国际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国际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三、中国对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则立场
中国对解决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原则立场;中国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张
四、我国参加的主要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文件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