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使民间祖传骨科获得新生
标签:
刘崇举gb2312宋体刘氏非物质文化遗产 |
http://blog.sina.com.cn/kuangyiliuchongju
梁明春电视台台长:
泸州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办公室主任易国璋为刘氏弹筋点穴疗骨医技第六代传人刘崇举先生接受政府授牌。
非遗项目刘氏弹筋点穴正骨医疗技艺挂牌http://s16/middle/4d317fc0xcb9c9240751f&690
图为易国璋(右2)熊传矩(右1)向刘氏弹筋点穴正骨技艺传承人刘崇举(左1)刘俊邑(左2)父子接受政府授牌
当今传人刘崇举数十年来,竭力深究医典古籍,在骨折整复手法实践中总结前人手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上、下肢骨折整复分别在手、足掌指中瞬间完成的速捷手法;还独创了“疗筋正骨药酒”和外固定手法及辅材等制作与运用,件件隐藏着绝奥奇秘,甚值探秘。在诊断上独创了“背诊”与“触诊”手法。严于辨证施治,使正骨手法更加独特完美,使筋伤骨折近万人获得安康。其正骨甚佳,重在有坚实的诊断理论基础,精深的正骨手法与独特的外固定手法等融为一体,临床效果显著,有着普遍适用性,尤其适应战争、地震的救治,是民间骨伤医技中难得的瑰宝,博得省内外筋伤骨折患者慕名前来就医。影响十分广泛。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科学价值,为研究和发掘民间传统医技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2010年6月,该技艺被列入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疗筋正骨药酒”和外固定手法,及辅材包括:土纸、竹制夹板、绷带包扎外固定,祖传内服中草药秘方等。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刘崇举、刘俊邑父子在传袭祖辈疗骨医技”的基础上,对这一传统医疗技艺给予了传承和弘扬,先后治疗康复上千骨伤患者,该医技具有快捷接骨,减少剧痛之功效,适合老幼患者和战争、地震等特殊环境救治。2010年6月,该技艺被列入四川省泸州市人民政府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