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自己是女性最重要的一堂课

(2009-07-27 13:31:59)
标签:

育儿

一堂课

土家族

古根海姆博物馆

张鸥

英国

情感

分类: 女性坐标

【知性女性 第一季】

 

PS:这是一个新的栏目,大家如果身边有比较有故事的,比较成功的女性朋友可以介绍给我哦。

   

张鸥,我的艺术梦

 

她是个从小在动荡中长大的孩子,从广州到湖南,湘西的神秘山野养成了她骨子里的冒险和执着;她是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摄影专业硕士生(皇家美术学院创立于1837年,英国最贵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校,这里诞生过很多伟大的艺术家);年纪轻轻即获得纽约洛克菲勒中心贝拉乔艺术家奖,摄影和绘画作品在几十个国家展出过七十多次,摄影作品还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收藏,受邀访问牛津大学并办讲座;而她的夫婿是美国总统的后裔……这些信息落在年轻的女艺术家张鸥身上,产生一种强烈的神秘感让人想要去探究。

 

http://p8.images22.51img1.com/6000/bjm1015/8fa33aa65a743528ed15760d2f691802.jpg

张鸥这张作品最能代表皇家美术学院摄影系的风格

 

她在广州出生,在湖南凤凰长大。由于历史原因,她的父母被安排到湖南吉首工作,在山区工作无法照顾年幼的她,她被托付给凤凰当地的土家族妈妈照顾,小时候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似乎总是显得不幸,但这却意外地给了张鸥一个无拘无束的难忘童年。土家族的妈妈待她像一家人,住在山上的爸爸妈妈总是抽空回来匆匆探望她一眼,双重的爱并未让他觉得寂寞,她常常和土家族的小伙伴一样光着脚丫漫山遍野疯跑,上山采花下河摸鱼,孩子的天性任性自在地生长着。虽然回到广州以后,她和同龄的城市长大的孩子相比有些营养不良,又黑又瘦,但她却有了一个健康坚韧的性格和适应能力。这为她后来在北京、伦敦、纽约……各地辗转求学、生活,都能很好地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埋下伏笔。

 

http://p1.images22.51img1.com/6000/bjm1015/10356f281dcb456c295087678193923a.jpg

幻灯的投影组成有趣的图形

 

2000年,她从中央美院毕业后,便赴英国求学,在英国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拜姆肖分院获得美术硕士后,她又拿到了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在为了终于踏进众人梦想的艺术殿堂而欢欣的同时,昂贵的学费对她来说是个大难题,拼命打工,因为学费她几乎被迫中途退学,但她那种执拗和不放弃的性格帮助了她,她没有放弃任何一丝希望,通过努力终于顺利完成学业。在伦敦,她像是开始了另一次全新的成长,她在那里用自己的努力让欧洲人了解她,了解中国,理解并进入他们的世界;在那里她接收到更多新的艺术思想的碰撞,她的艺术追求也在渐渐成长、成熟;在那里她也遇见了最刻骨铭心的爱情并结出果实。

 

http://p3.images22.51img1.com/6000/bjm1015/38a8e89eef1b9cf35799082bc42ab44b.jpg

http://p7.images22.51img1.com/6000/bjm1015/743d0c3f3985ec20a8396b6202afa2cb.jpg 

《地平线》

 

刚三十出头的张鸥拥有的这些,看似一帆风顺,很多人会羡慕她的幸运,但她说,她一直在不断地遇到困难。就是因为她的坚持,那种不放弃的精神才推动她走到今天。前不久她刚刚出了一本书——《月不落帝国》,事无巨细地分享了所有她在英国求学的经历,她说,第一次写,不懂节奏,所以絮絮叨叨的。不过在我看来,这种絮絮叨叨真实地再现了一个在异国求学的中国姑娘的心路历程,这不仅是一个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奋斗过程,或许也可以看作一本留学生活心理准备指南。

 

有很多女孩子很迷茫,想做很多事情,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来看看张鸥是通过什么样的过程和方式来自我认知的?张鸥访谈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