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明星幕后独家豫约陈鲁豫 |
分类: 个人日记 |
记2006全球华人最具影响力颁奖典礼
(典礼现场)
三月的京城,春意悄然而至,在愈益蓬勃的季节里,似乎一切都充满可能,一切都孕育着希望。2006年影响世界华人庆典,就在这个季节里由凤凰卫视隆重地拉开了序幕。
2007年3月30日深夜,北京大学的百年礼堂内镁光灯闪烁,排练声不绝于耳。凤凰卫视的吴小莉、窦文涛、许戈辉、杨锦麟、曾子墨、胡一虎、梁文道、姜欣荣等十几位主持人不辞辛劳,在结束了一整日繁忙的录制工作之后,来到了北京大学的礼堂,为第二天的颁奖庆典进行着紧张而有序的彩排。实际上,彩排的过程并不复杂,主要是确定入场的顺序和时间,明晰上下场的位置,控制好自己的语速.这对于各位主持人来讲,几乎是他们每日工作中最为简单的一部分,可是,如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每个人都极其认真,有如初次登台。
为了提前录制“五·一”期间的节目,鲁豫已经连续多日加大了自己的工作强度。这一天,她连续录制了五期《鲁豫有约》,这使组里的同事们发出惊叹,以鲁豫这样瘦弱的身体怎么会有如此充沛的精力与体力!感叹之余我想到了鲁豫在今年初小组会上的发言:干活,只有使劲干才有意思。
(彩排时...)
已是夜里22:40分,鲁豫从北京亚洲影视城赶到了北京大学的彩排现场。作为颁奖主持之一的鲁豫,是本届颁奖庆典上的最后一位主持人,将为2006年影响世界华人庆典的最后一个奖项的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主持颁发终身成就奖。
为了向大家更加准确具体地介绍杨振宁先生,在彩排之后,鲁豫来到了主持人候场室,与王纪言台长一同商量如何介绍杨振宁先生的成就和性格。对于杨振宁先生在物理科学中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如何介绍只是角度问题,但对于杨振宁先生面对爱情的态度,是否可以在庆典中提出,如何提出,成为了大家商讨的一个焦点。
王纪言台长最后征求鲁豫的意见,鲁豫认为杨先生的爱情故事一定要提,这不仅是他感动自己的一方面,也是他本人积极面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在爱情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自由,但对于年过八旬的杨振宁先生来讲,敢于说爱,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勇气。
即进午夜,所有主持人关于庆典的彩排工作已经完成,但大家仍然在为第二天的庆典忙碌着、准备着,唯恐疏忽了任何一个细小的环节。
(典礼现场)
忙是一种罪过
春节一过,工作又排山倒海地压了过来。
这一阵,谁要是问我,你最近忙吗?我就会坏笑着像念绕口令一样,把接下来的日程安排一口气背下来:
“3月28—29日在广东,30—31日录节目,31日晚上还有凤凰台庆晚会,1日一大早飞南京,当晚坐十点的航班再飞回北京,2日—3日录象,4日去安徽,5日—7日录节目,8日再去南京,10日拍广告,11日为杂志拍封面照,12日参加活动,13日录制晚会……”
只要不被打断,我可以不用喘气一直背到五一长假,可听的人已经快要窒息。
忙,真是一种罪过。
三月初,我从三联书店买回的十几本书还那么散乱地堆在书架上。有一本《走近欧姬芙》我一直想看,封面上的她又是那么目光炯炯地看着我,更引起了我无穷的想象和好奇。可我连封面都没有翻开过。
工体旁边那间我常常光顾的小店里,总能淘到款式新价格又便宜的Marc
Jacobs,Marni,Chloe……每次从里面出来,我手里总是沉甸甸地拎着一大包衣服。最近几个月,店员常给我发短信,内容都一样,又来新货了,而且有我要的小码。可我只能在坐车经过那里时,心里痒痒地张望一下。
长江商学院的同学一直约我去安徽巢湖上吃河豚,约了一年多,我却一拖再拖。同学体谅我的难处,每隔半年才来催一次:“鲁豫啊,河豚养了一年了,再不吃就死了。”
有一天我突然悲从中来,不就是一顿饭嘛,我竟然抽不出时间去吃,这真是匪夷所思。我于是痛下决心,和同学相约4月初巢湖上不见不散。
故事的结局是,河豚大餐又被翻来覆去改了至少三次时间,从晚餐改成午餐又改成brunch最后又改成晚餐。我那些耐心又友善的同学们就那么不厌其烦地迁就我。
4月4日晚上,我终于登上了停泊在巢湖上的一艘大船。看着满满地摆在我面前的河豚,刀鱼,鲥鱼,洄鱼,花鱼……我几乎热泪盈眶。这才是生活啊!有美酒有美食有朋友相伴!
可惜,这样的日子实在太少。
人生真的不容易,可这也正是生命可爱的地方。
当我疲惫无助的时候,我总是这样鼓励自己。
与各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