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多专访

(2007-12-11 17:00:25)
标签:

人文/历史

                       那多专访

        那多专访                                         本刊编辑部/文

《百年诅咒》内容简介:
小说根据著名作家茨威格的真实遭遇写就,文学史上最可怕的死亡阴云……
1942年,茨威格在巴西自杀。自杀之前,他用自传的形式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写出《昨日的世界》。在这本自传里,他用很大的篇幅,写下了自己遭遇到的连环神秘死亡事件,每一个跟他写作的剧本发生关系的演员,无一幸免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
以上部分为小说的背景,《百年诅咒》以上海一位著名演员的死为开端,死者的侄子在清理遗物时发现了一份茨威格未公布的手稿,于是希望能将这部手稿搬上中国的舞台。就在他为此进行准备的时候,诅咒的阴影再次降临。
2006年10月19日。中国,上海。
费克群一直以温和谦逊的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私底下的性格却很有些自恋。他常常在网上搜索关于自己的新闻,以及网友们对自己演技的评价。由于形象一直都不错,所以大多是正面的消息,比如现在正在看的这条。
费克群脸上浮起一抹笑容。现在并没有镁光灯摄影机,他可以不加克制地自由表露心底里的情绪。
一个特殊的提示音响了起来,他看到某个网上的熟人上线了。很快,一个聊天窗口在屏幕下方闪动起来……
  
  
1.《百年诅咒》里涉及哪些历史名人和真实的历史?如何评价文学史上的茨威格?
涉及茨威格自传中的记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达利的名画及剧本,还有三者之间在历史上的关系。
茨威格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描写虽然繁复但也因此形成了他的特点,心理描写别具一格。同时我很喜欢他写的传记,尽管有许多人不喜欢。
  
2.《百年诅咒》与你以往的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这部全新的作品对你个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第三人称写作的悬疑小说,在这篇小说中,神秘仅仅是一个元素,而不和以往一样是主线。不同之处太多了,我觉得自己的小说技巧有了全方位的进步,事实上我觉得这算是我第一部能拿得出手的小说。
  
3.能谈谈自己的写作经历吗?最早是怎样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
从随笔杂文开始,而后开始把脑中的幻想写成小说,曾经有两部用其他笔名写的幻想小说,扔在网上,算是为之后写作的铺垫。
我不太读经典,对从小读武侠和科幻小说的我来说,经典未免太过沉重,啃起来太累。当然《基督山恩仇记》这样的不在此列。我觉得未必写小说就要奔着经典去,就要端着架子,因为这样有些叛逆的念头,我写了《那多三国事件簿》。
实际上这样的观念这样的小说在现在已经称不上叛逆了,五六年前似乎突然之间有许多人以这样那样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叛逆,这才有今天的结果。我是其中之一。《萌芽》杂志经过了一番犹豫才连载了这部长篇小说,还叮咛我不要把一些历史人物过度“大话”,结果是读者非常喜欢。因为读者的喜欢,给了我动力,一路走到今天。
  
4.当初是怎么会想到写那多灵异手记的?对于这个影响广泛的系列,你自己是如何评价的?
我是个对世界很好奇的人,常常会问为什么,而现今的许多的科学解释则非常乏力。这个类型的软科幻小说实在太少,少到原先竟然只有倪匡一个人在写,其他人写的都是正统的硬科幻,我想在中文世界里,至少简体字也总得出一个人写这类有趣的东西吧。
这个系列见证了我写作能力的一步步上升,从原先的只有一个故事,到后来驾驭悬念越来越有心得,再到人物的塑造,再到一些其他元素的加入。这一系列小说,从写作上来讲,是螺旋上升的。正是因为有这上百万字的写作积累,才会有今天我写出一部《百年诅咒》,但是手记系列我还是会继续写下去,写出让读者惊讶的故事是我的乐趣。
  
5.那多灵异手记里的故事大多带有科幻色彩,你觉得是悬疑的成分大还是科幻的成分大?你如何评价科幻小说?
中国的主流科幻小说正在日益严谨化和小圈子化,国内一些正统科幻小说作家说,全球的科幻小说都和中国一样在萎缩。然而前不久我问一位来沪的美国作家,她说:“不,科幻小说在美国卖得很好,拥有大量读者”。
我很快意识到了其中的区别,像我这样带点软科幻色彩的小说,中国的科幻小说家是不认的,但在美国,我这样的就可以算进科幻小说,非但如此,在美国,就算是一本特工小说,只要里面用了几把领先十年二十年科技的枪,就可以算是科幻小说。其定义,比中国大得多。所以我想,我们的科幻小说也不要把自己给圈了,水至清则无鱼,一味追求科幻小说的纯洁化也一样。
  
6.除了那多灵异手记之外,你还曾经写过星座爱情系列和《那多三国事件簿》系列,为什么要同时写三个截然不同的系列?
当时在试探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种风格,后来试探出来了,就停止了其他的尝试。
  
7.为什么没有继续写《那多三国事件簿》?当初可是有许多读者非常喜爱的。 
这样的风格很容易流于口水,可一而不可再,何况我都写了五本了,适可而止吧。
  
8.你经常说“想象力就是生产力”,能详细地说一下吗? 
想象力是非常有价值的东西,虽然未必“想得到就做得到”,但想不到肯定就做不到。实际上,真正有想象力的人,往往可以做到大多数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这并非仅仅在文学中重要,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想象力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最尖端的科学界,到最实用的广告界,实际上,就算是讨好上司,做些有想象力的事情,不也比简单的奉承更有技术含量吗?想象力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着价值,把它和生产力划上等号,甚至还不能完全体现它的意义呢。
  
9.你如何评价当今中国的悬疑小说?喜欢哪些国内的作者和作品?
中国的悬疑小说才刚刚起步,真正意义上的刚刚起步。甚至连我这个号称写悬疑小说的,在回顾自己的作品时,也只能说,我最新的这部《百年诅咒》最像悬疑小说,而此前的灵异手记系列,或许更像是冒险小说或者软科幻。当然,如果把悬疑小说的定义定得更宽泛些,那么都能包括进去。所以我不想评论,因为中国的悬疑小说,还没有成长到可以供评论的时候。
  
10.国外的悬疑小说或者其他类型小说对你有影响吗?哪些作家对你影响最大?
丹·布朗给我一些启发,不过哈兰·科本写的《死亡拼图》,确实对我写作《百年诅咒》有很大的影响,我学会了怎样快节奏多视角地讲故事,学会了怎样更吊住读者的胃口。
  
11.很多人都很好奇你怎么能写那么多书?你每天的生活是怎么安排的?有什么样的业余爱好?能否透露一下新的写作计划?
我现在写得并不快,从前每本书写得比较短,现在越来越长,基本上每年写两本的速度。睡觉,吃饭,上网,写作,打牌。这是我最常干的事。正在写新的那多灵异手记,九月写完。稍闲几天,再去写一部新的悬疑小说,或许会是一个新系列的第一本。
  
12.你的很多小说都在《萌芽》发表过,能否谈谈《萌芽》的作用呢?以后还会继续在《萌芽》上发表吗?
《萌芽》让我的读者认识了我,至今还会有许多读者说,在《萌芽》上读到《那多三国事件簿》时的情景。没有这本杂志,我不知会不会走上今天的写作道路。不过,《萌芽》的可贵就在于扶持新人了,而我已经不能再算是新人的,所以就算日后再在上面发小说,恐怕也不会像前些年这么多了。
在杂志上发表小说是个很好的方式,因为有许多的读者未必会去书店买书,但是他们会看杂志。所以把小说登在杂志上会让更多的新读者看到。当然,多拿笔稿费也是好的。
  
13.《悬疑志》里有许多你的读者,都对你过去的经历很感兴趣,你做过海关职员,也当过记者,最后成为了职业作家,你觉得自己的经历对有志于走上写作道路的人们有什么借鉴?
老实说我觉得没什么借鉴。写作的人未必是要干文字工作的,也未必是不干文字工作的。许多人觉得我的经历丰富,实际上我写到现在,觉得自己的经历实在是太单薄了,或许一年换一个工种比较适合生活积累,但那太累了,而我很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