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四则运算,打造“双减”江北样本
(2023-05-22 09:25:31)分类: 思想火花 |
做好四则运算,打造“双减”江北样本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教育部党组将其作为“一号工程”。“双减”,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国家教育体系根基,事关人民群众小康生活幸福指数。南京江北新区以强烈的机遇意识、担当精神和改革勇气,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和线下培训)治理,按照“校外治理、校内保障、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总体思路,着眼建设江北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善用加法,顶层设计有高度
加强组织建设。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成立“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专班,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深入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实施意见》《江北新区防范化解校外培训机构风险工作方案》等文件。
加强财政支持。江北新区财政部门按照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平均每生每年不少于500元标准设立专项资金,用于课后服务公用经费和人员补助等支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对参加课后服务工作的教职工按照每课时白天不低于80元、晚自习不低于10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补助;拟定《江北新区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评估细则》,促进课后服务品质的提升。
加强一线调研。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组织开展“四同四新”调研活动,调研“双减”政策落实情况。局领导和机关干部、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研训员分别选定1个调研课题,选定1所学校开展“蹲点式”调研——同听一节课,观察新课堂;同谈一次心,了解新需求;同做一件事,参与新服务;同吃一餐饭,增进新沟通;察实情、听真音,出真招、解难题。2022年春季学期,编印《江北新区社会优质资源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推荐项目》,供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时选用;秋季学期,在课后服务资源管理平台上推送公益优质课程资源452门,进一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巧用减法,科学施策提精度
江北新区教育与社会保障局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将推进落实“双减”工作看成是新区整体教学改革,推进江北新区“十四五”教育规划,实现新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出台了《落实“双减”政策规范作业管理的规定》,制定了《江北新区作业管理与质量提升实施办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具体办法》;开展“江北新区人人高效、优质课堂教学过关行动”,举办“江北新区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大赛”,组织江北新区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和“双减改革现场会”,召开“新时代目标”引领下课堂教学年会,落实江北新区内涵发展项目培育计划,研制《江北新区“双减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江北新区视导评价表》《作业改革一查三指导检查表》等。通过系列举措严控作业总量、落实作业监督、严格作业管理、优化作业设计、深化作业批改。江北新区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精磨课堂促高效,精选作业展巧思,精设活动为育人,涌现出了一批因地制宜、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双减”典型案例。南化实验小学课后服务案例被省教育厅遴选为全省第二批“双减”工作30个典型案例之一;南化实验小学、南京市二十九中柳洲东路分校被评为“南京市‘双减’示范创建学校”;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浦口实验小学万江分校、浦口外国语学校高新分校等3篇工作案例入选2022年南京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典型案例。
活用乘法,宣传推广增热度
江北新区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统筹学校、社会、家庭力量,争取学生家长、教师、社会大众等多方支持,相互理解、共同发力,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区、校相关部门及时总结、提炼、推广江北新区“双减”工作的经验做法,“双减”政策落实至今,江北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双减”专班编印了16期《“双减”工作简报》,宣传中小学校课后服务特色做法。新区“双减”工作案例、动态被教育部、省、市《“双减”快报》报道累计108次;江北新区民生微信公众号推出“双减大家谈”“双减好声音”系列报道,江北新区教育信息网持续跟进报道基层学校“双减”动态。
勤用除法,规范执法加力度
“双减”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教育发展理念的回归、教育生态的重塑和教育治理的创新,必将促进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去功利化、回归公益化,去应试化、回归素质化,去焦虑化、回归理性化,让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