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新解:刘全的现世报
(2010-08-01 17:56:56)
标签:
西游记现世报文化 |
分类: 小说闲谈 |
几乎所有宗教,都宣扬善恶报应,以此来加强对人们的行为的约束,并为灵魂与天堂、地狱,现世与前世、来世,找到一种功能性联系,从而达到惩恶扬善的目的。
在中国,善恶报应的观念主要来自于佛教和道教。佛教源自于印度,主张“因果报应”。这种因果报应是一种“三世因果”,即前世造因,后世受果。在佛教看来,一个人种的因不管历时多久,总要受到果报,因为灵魂本来就是不灭的。道教虽然也强调因果报应,但不同于佛教的是,道教更注重今世的善恶报应,鼓吹天神将根据各人的行为施行赏罚,功行圆满者升入仙界,作恶多端者罚入地狱。作为一部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小说,《西游记》中多次提到这种报应关系。其中,小说第11回刘全的故事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
刘全是个小人物,但他以死进瓜的果敢却有点当年荆轲刺秦时“潇潇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豪气。他本来出身于殷实之家,家有万贯之财。但一次小小的失误使他的整个人生发生了转变。有一次,他妻子李翠莲在门口拔下头上的金钗送给化缘的僧人为斋礼,这本来是功德无量的善事,但却遭到刘全的责骂,李翠莲忍气不过,自缢而死,撇下一双儿女年幼无知,昼夜悲啼。骤遭亡妻之痛,再加上深深的自责,刘全万念俱灰,决心舍了性命,而此时唐太宗的皇榜刚刚张出,对生的厌倦正好成全了刘全以死进瓜的善举。
进瓜的代价是巨大的,必须服毒而死,然后,一点魂灵才能顶着瓜果,到鬼门关。不过,刘全的运气还不错,阎王不仅欣然接受了他的瓜果,而且还让刘全与其妻在森罗殿团聚,并亲自查勘生死文簿,发现刘全夫妇俱有登仙之寿,于是急命鬼使将刘全夫妻还魂(因李氏尸首无存,便借唐王之妹李玉英猝死的尸身)。刘全夫妻还魂后,得到唐太宗的理解和应允,将李玉英公主的妆奁、衣物、首饰等,尽皆赏赐于刘全夫妻,并赐与他们永免差役和徭役。
刘全的故事生动地诠释了佛家因果报应的思想。当刘全用缺乏人道主义的封建道德要求去责骂行善的妻子时,他受到了佛家的报应:家破人亡。而当他幡然悔悟,情愿舍家弃子,捐躯报国后,他又得到了及时的回报:夫妻和好,全家团聚。但刘全故事的终极意义还在于善恶报应的迅速及时,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用主义密切相关。一旦作恶,马上便有恶报;而一旦改过自新,便马上赢得善报。善恶报应只在一念,刘全在穿梭阴阳界的短短瞬间,深刻地领悟到人间冥府的冷暖和善恶报应的突兀。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前世种因,后世结果。显然,这很难满足普通民众要求善恶得到及时报应的深层文化心理。刘全的故事正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与人生理想。刘全最后和夫妻辞别了唐太宗,欢欢喜喜地“还乡”,和儿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刘全的归宿,表面看来是他自己的选择,毋宁说更是普罗大众祈盼安定和睦幸福美满生活的选择。刘全不依靠自己“附马”的身份去谋求飞黄腾达,而是与妻子儿女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正表达出广大人民最现实最朴素的愿望。刘全能成为“附马”,纯属机缘巧合,他们很难甚至根本就不可能与刘全攀比。但刘全后来的小康生活却是他们梦寐以求并且可以获得的。从这一点来说,刘全为千千万万渴望幸福安宁生活的人们悄然打开了一扇通往美好天堂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