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人眼中的南大门市场
图文/乐云
早就耳闻南大门市场是韩国最大最古代的市场,而其低廉的价格与优良的品质更是及引着众多的外国游客,尤其是中国游客。
南大门市场的今天与南大门的历史息息相关。据资料介绍:
南大门是汉城城郭的正门,原名为崇礼门,创建于1398年,位于都城的南侧,民间俗称南大门。1414年为向当时的官府供给所必要的物资,故在此设置市肆,当时主要位于南大门的道路两旁,这也正是如今南大门市场的雏形。其后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为保管作为税金征收的谷物,成立了被称作宣惠厅的仓库,南大门前也变为店铺一条街,从而形成了现在的南大门市场。现在南大门市场所处的地方叫做“南仓洞”,其意义为位于南面的仓库。随着岁月的流逝,至今为止,南仓洞一直扮演着反映时代仓库的角色。
由此可见,南大门市场主要的功能是充当了首尔最重要的批发市场。在这个巨大的市场里,有12000家店铺和将近50000名商人。大量的店铺店面都较小,但这小小的铺面我们却小瞧不得,因为许多这样的店铺都与一家家工厂密切相关。由于做批发生意,这些店铺摊位的交易量却并不小,大部分商品都是自产自销,相对价格自然较为低廉。南大门市场主要经营日杂等生活用品,包括服装批发、眼镜、餐具、玩具、登山用品、钓鱼用具、文具,以及美术用品、流行饰品、室内装修、花草、人参、进口商品,各类商品几乎应有尽有,可以说是韩国人生活面貌的真实缩影。
南大门市场一个重要特色是外国游客颇多,这其中以中国与日本为最。就国别而论,日本人喜欢买紫菜、泡菜、人参等,中国人喜欢买服装和日用杂货,欧洲人喜欢传统老市场的气氛,常买些有着韩国风味的工艺品。不过,随着近年来中国游客的大量增长,南大门市场也逐渐显现出不少中国风的味道。一个显著的特色是,几乎所有卖高丽参与红参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汉字,不少商家老板还会说中国话。一路走来,逛了好几家人参店,几乎没有多少语言障碍,看得出来,中国游客已经成为这些人参店的主客。此外,南大门市场的不少广告招牌都有汉字(不是日本汉字),这些商铺主要是卖人参、化妆品、健身药品等,或许因为它们是中国游客采购的主要商品吧。
尽管南大门市场的游客以中国人与日本人居多,但南大门市场旁边的中国街却颇为冷清。中国街身处闹市,在中国大使馆旁边,其商品主要是来自中国的生活用品、茶叶、药品、香料和书籍等。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光顾的时候却颇为冷清,游客寥寥无几。须知,当时是周末的下午两点,应该是购物的黄金时间。这其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笔者的仔细观察,发现有几个原因:其一是这些商品品种稀少,档次不高。就拿笔者熟悉的中国书籍来说,品种不多,品味不高,大多不是什么正规的出版社出版的,跟中国大街上摆摊的书籍差不多,而且看样子还有盗版书。其二是价格颇贵,商品的质量不怎么样,但价格却颇贵,这怎么能吸引光顾这里的中国游客。当时我们看到这条中国街,感觉非常亲切,然而逛过后却大失所望,难道这些东西能代表中国产品在韩国和世界上的形象?真真令人遗憾!
其三是定位不清。中国街商品的定位不清晰,潜在顾客不明确。既不像经营高档商品,也不像中低档商品,而是一个大杂烩。潜在顾客更是不明确,不知道他们的顾客对象是中国人呢?还是韩国人?外国人?我想可能主要还是针对外国人吧。因为到这里的中国人,是很难被这样价格奇高质量一般的中国商品吸引的。但针对外国人却又缺乏档次较高、质量过硬的产品,而且外国游客很多到过中国,他们自然会有个比较,当然也不会轻易产生购买冲动了。
总体上说,南大门市场类似于中国武汉的汉正街,商品种类繁多、价格较为低廉,质量也不错,这样的购物环境自然是顾客们绝佳的购物天堂。不过,这里的东西主要是中低档商品,高档商品几乎绝迹。那天,陪同的王老师想买一套韩国最有名的“雪花秀”化妆品,可惜问了好多都没有,最后才被告知,要买“雪花秀”,只有到明洞街那些经营高级品牌的百货店才有!
1,南大门市场地下商场。南大门市场可能由防空洞改建而成,面积颇大,商品琳琅满目,数不胜数,不过价格也不菲。

2,南大门市场的正街。许多商店都有中文标识,或许他们也想借此招揽中国游客吧。

3,卖人参与其他商品的干货店。干货店的价格标价都很高,不过可以和他们讨价还价,一般情况下可以打七折,如果运气好,或者说买得多的话,甚至可以打五折。

4,人参店。韩国的高丽参与红参质量较好,是大补之品。一般说来,高丽参分天、地、良三个品种,天字牌最贵,一小盒标价40万,良字牌最便宜,一般8万就可搞定。不过,对于一般中国人来说,这个价格还是蛮贵的。

5,雨中的南大门市场。街边商铺林立,非常拥挤,不过比较有序,没有人挤人的混乱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