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庄子》有感之一:牺牛的命运

(2008-03-15 10:38:52)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散文

牺牛的命运

 

文/乐云  

 

    将牺牛与做官联系在一起的人是先秦的大哲学家庄子。一次,楚威王听说庄子贤而有才,便派人带上价值千金的礼品,去请庄子出来做官,辅佐朝政。庄子却对使者说道:你见过用来做祭品的牺牛吗?虽然人们精心喂养它数年,而且身披彩缎,但最终免不了被送入太庙做供品的命运。做官人的结局不正好与牺牛一样吗?我宁愿像条鱼,虽在污泥浊水之中而自得其乐!

 

  中国向来有官本位的传统。夤缘求进,显身扬名,一直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理想。然而,庄子却将这样的理想鄙斥为牺牛,连污泥浊水中的鱼儿也不如,看似怪异,实则是洞察世情后的肺腑之言。

 

  魏晋时期,戴逯戴逵兄弟,弟弟身居高位,而哥哥却安贫乐道。有人问戴逵:“你们兄弟的志向,怎么相差这么大呢?”戴逵苦笑地回答:“我虽然位高权重,却天天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我哥哥虽是一介布衣,却生活得怡然自乐。”看来,戴逵对官场的险恶是深有体会的。

 

  无独有偶,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一日,见秋风起,不由得想起家乡吴中的菰菜羹和鲈鱼汤,感叹道:“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便辞官回乡。张翰的辞官一向成为中国文人的美谈,认为他志高趣洁,有大隐士的风范。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主要还是因为他敏感地预见到政治环境的险恶,故而做出了急流勇退的举动。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在其《西游记》中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小说第三十九、四十回,孙悟空将被青毛狮子坑杀的乌鸡国国王救活,并帮助他重登王位。临别时,国王因感其大德,非要请师徒为王,孙悟空笑道:“不瞒列位说。老孙若肯要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只是我们做了惯了和尚,是这般懒散。若做了皇帝,就是留头长发,黄昏不睡,五鼓不眠;听有边报,心神不安;见有灾荒,忧愁无奈。我们怎么弄得惯?你还做你的皇帝,我还做我的和尚,修功行去也。”悟空的话语虽不免有夸大之嫌,但他所例举的皇帝的难处,倒也没非虚言。作者借孙悟空之口,再次说明即使是普天之下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依然有其苦恼的一面。更遑论那些本来就战战兢兢、仰人鼻息的官僚呢?

 

  官场的险恶自不殆言,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官场能提供人们许多的实惠,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更重要的是能够享受到一般人没有的特权。其二,希望凭借官场这个舞台,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由于尊崇儒家传统,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将“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看作自己的人生准则。他们时刻以天下大业为己任,根本不考虑自己是否担当得起这样的重任。在朝做官的时候,担忧天下百姓的冷暖;而一旦远离朝迁,又对君王的安危忧心忡忡。从这方面来说,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种焦虑烦恼之中。这样的心理状态,又怎么能谈得上快乐呢?而更为险恶的是,他们的人身安全都很难得到保障。“文死谏,武死战”,封建道德为他们提供的结局并不美妙,这就象那身披彩缎的牺牛,虽然表现上看来是显赫尊贵,而事实上却无法摆脱被押上祭台的命运。庄子之所以宁愿做那在污泥浊水中自在逍遥的鱼儿,便是因为他明白这个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