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分类: 媒體報導 |

文字内容如下:
地瓜观点:媒体记者将取代公务人员
媒体记者讯息发布效率快过公文
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人人可以得到第一手消息,此乃一大佳音;但对于某些人而言,可就有苦难言了。如林光常遭起诉求刑7年一事,当事人是经由媒体才获知,其讯息发布之快远远快过板检寄送的起诉书2天;而个人著作被全面下架,新闻发布速度高于消保官行文7天;更有甚者,林光常遭限制出境一事被媒体披露后,经过5天当事人还未收到法院的通知。由此可见,媒体效率远高过公务人员,在以速度求胜的21世纪社会中,公务人员的行政效率似乎仍停留在蛮荒时代。
媒体态度远较公务人员积极
公务人员除了讯息发放的效率不如记者外,就连侦查案件上也不如记者积极。媒体以强力报导「排毒餐杀癌女」、「排毒餐疗法延误病情」等新闻,配合「林光常畅销书还在卖」、「排毒餐还在卖」的讯息发送,督促政府机关出面侦查。媒体对政府机关侦查案件的影响力之大,可谓空前绝后!《林光常21天排毒养生餐》不过是一本养生食谱,却在媒体的强大压力下遭消保官要求下架。原本非重大经济犯的林光常,也在媒体施加的强大压力下被法院限制出境,而这一切只是因为媒体记者报导:「未被限制出境 林光常恐已离台」。由此可见,公务人员不仅被动,还有害怕舆论力量的怕事心理。
媒体速审速决
而政府机关更应该感到恐慌的是:媒体已拥有超越司法的判案能力,可以左右大众的思想与观念。如媒体报导吕育娴女士「拿出卫生局检验证明,林光常贩卖的酵素,只是便宜的乳糖成分」,此新闻一经放送,民众便认定路加总公司的酵素是赝品。而卫生当局并没有在帮私人机构或个人检验食品此一事实,则无人闻问,连卫生当局都「顺应潮流」,没有针对此事出面澄清。不过卫生当局也有自己的苦处,譬如:食品上面哪类文词可以写、哪些不能写,很难制定明确的标准,如近来十分盛行的「油切」和「流糖」等词是否恰当,他们就费了不少工夫进行厘清。只是长此以往,除了被动的查案,卫生当局要主动出击恐怕是难上加难。
公务人员素质不一
公务人员素质亟待提升,可从起诉书一例见其端倪。林光常拿出9月7日才收到的起诉书,指出里面错误百出。「……及其所研发之健康排毒餐等产品……」,林光常不解地说:「我的读者都知道健康排毒餐是一种饮食模式,却被指称为路加总公司的主力产品,真是不可思议!」更夸张的是证人「林雅惠」被写成「『王』雅惠」,原告「吕育娴」还一度误写为「吕育『娴』」,更有「几丁聚醣」被写成「几丁聚糖」,「Grain Powder」写成「Grain Power」,原告吕育娴「95年7月」(95年即2006年)肿瘤复发转移被写成「96年7月」(96年即2007年)等问题。另外,消保官给出版社的行文,终于在本刊截稿前最后一刻送达,据了解,林光常书籍被下架的依据竟然是这份错误百出的起诉书,而非三审定谳的审判文。凡此种种,使林光常下了一个结论:「我开始担心司法不能还我清白了!」
综上所述,被称为「第四权」和「无冕王」的传播媒体,不但效率高、查案积极主动、判案果决,在竞争激烈的今日很显然将逐步取代不少公务人员的机能,假如公务人员还以为自己捧着金饭碗,不思检讨改革,恐怕将是台湾下一波失业潮的主要成员。
注:消保官于9月6日即至世茂出版社口头要求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