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过端午

标签:
杂谈 |
分类: 幼儿教育实践 |
虽然以前我也留心过端午节的庆典活动,收集过相关的资料,还参加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但轮到自己来设计组织活动时,才真正地开动脑筋。
五月五,是端午;
桃儿红,杏儿黄,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粽叶香,裹五粮,
吃粽子,沾白糖;
幸福生活万年长。
五月五,是端午;
粽叶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钟馗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背个竹篓入山谷;
溪边百草香,
最香是菖蒲。
五月五,是端午;
龙船双双闹长江;
两边坐着划船手;
中间坐着打鼓郎;
咚咚锵;咚咚锵;
咚咚咚咚锵。
咚咚锵,划龙船。
龙船长又长,不怕风和浪。
龙船跑得快,赶走水妖怪。
龙船跑得欢,快快救屈原……
划罗罗,加油!
划罗罗,加油!
端午节,天气热
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是怀念屈原。我们在餐厅的一面墙上,请珠海的吴丽萍老师帮我们画了屈原像,薛蓓老师写了对联:端午艾蒲纳百福
每天早上值日小组的家长和孩子到齐后,我们站在供桌前,面对屈原像,点香后三鞠躬,静默一会,然后开始摆放碗筷准备早餐。到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在供桌上摆了一盘粽子,用做贡品的粽子用五彩线捆绑,粽子上面我们还放了一个稻香村的“五毒饼”。早餐前,先让孩子们排队进餐厅,家长站在孩子后面,集体祭拜屈原,我点燃一支香,高举过头,缓缓地说:
五月五日是端阳。
朝拜屈原一炉香,
屈原志气比天高
人民万代怀念您。
我说的时候,孩子们自发的跟着我一起说。然后默默的三鞠躬。一位家长说:“以前对屈原的认识,局限在历史书上,有了祭拜屈原的体验,觉得屈原在我的心里鲜活起来了。”
我们在餐厅另一面墙上,贴了4张传统木版年画,是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买的,年画的主要内容是镇五毒。门上还贴了一张钟馗打鬼的年画。所以我把民间童谣:“桃枝挂在大门上”改为:“钟馗贴在大门上。”
亲子营的第七天晚上我们举行篝火晚会,孩子们非常期待,可是白天的天气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一位孩子问我:“吴老师,晚上要是下雨怎么办?”我说:“屈原公公会保佑我们,晚上不会下雨。”到了晚上,我们又唱又跳,直到10点篝火熄灭后,才开始下起瓢泼大雨。也许真的是屈原公公在保佑我们,让我们如愿以偿。
餐厅里还挂了鲜艳的香囊、装饰粽子、五毒青蛙、绣球等烘托气氛的传统挂饰。每天我们在餐厅里增加几个装饰品。这些都是我平日收集的民间艺术品,这次终于派上了用场。
偶
很久很久以前,每年春天,雷公公打第一声惊雷的时候,许多小虫子经过漫长的冬眠苏醒了,它们从地下爬出来。小蜜蜂、小蝴蝶也飞出来了,它们在花草丛中飞来飞去、嬉戏玩耍。
可是还有一些虫子不肯出来。它们觉得天气还很冷,还需要躺在地下睡觉。一直等到农历五月,它们才醒过来。这些虫子里有长长的蛇、有着很多脚的蜈蚣,有带着钩子的大蝎子,有咬人很痛的蜥蜴,还有身上疙疙瘩瘩的癞蛤蟆。。
当它们来到楚国。孩子们就开始生病。有的人又吐又泄,浑身没有力气,只能躺在床上,有的人发烧咳嗽,病倒在床上。爸爸、妈妈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孩子们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
有一位叫屈原的年轻人看到痛苦的孩子,看到焦虑担心的妈妈和爸爸,他决定去找草药给孩子们治病。他背着竹筐,沿着汨罗江边走边想,到底哪种草药可以治疗孩子们的病呢?
突然他听到了一阵歌声:
“若有人兮山之阿,
屈原寻着歌声继续往前走,当他来到一个山谷,看见一位仙女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仙女温和的说:“年轻人,我知道你在找什么,我告诉你,在江边找到两种带香味的草,一种是艾草和一种是菖蒲。把它们挂在门上,五种毒虫闻到气味就会离开了。用艾叶和菖蒲煮水给孩子们洗澡,他们的病就会好了。再结一些五彩的丝线系在孩子的手腕上,可以保佑他们平安健康。”屈原弯腰鞠躬感谢仙女的指点,当他抬起头来,仙女已经不见了。他找到艾草和菖蒲,采了满满一竹筐,回到了楚国。
他把这些草药分给每家每户,他们把艾草和菖蒲插在门上,五种毒虫一闻到香气吓得纷纷逃窜,蛇钻进了洞穴里,蜥蜴躲在树枝上,蜈蚣和蝎子爬到石头底下,癞蛤蟆跳进了水塘,它们再也不敢去危害楚国人了。
屈原又教大家用艾草和菖蒲煮水洗澡,孩子的病就好了。爸爸妈妈们还结了五彩线,带在孩子们的手腕上,保佑他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后来,屈原帮助楚国的人做了很多的好事情,还写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篇。由于他出色的才华和高尚的品格,他当上了楚国的大臣。
许多年过去后,有一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一位狠毒的国王逼得屈原走投无路,跳进了汨罗江。大人和孩子听说后,非常难过,他们伤心的哭了。他们担心屈原在水里没有吃的,就把做好的米饭装进竹筒投入江中。
过了一段时间,一天晚上,一位妈妈梦见屈原面黄肌瘦,急忙上前询问:“我们每年给你投许多米饭,你怎么还是那么瘦?”屈原说:“你们投往河里的米饭,都被蛟龙和鱼鳖虾蟹吃掉了。我没有食物可吃。”妈妈问:“我们该怎么办呢?”屈原说:“你们把糯米包在粽叶里,做成尖角的粽子,蛟龙和鱼鳖虾蟹见了,以为是菱角,硬硬的,它们就不敢再吃了。”妈妈醒后,就把梦转告给村里人,一传十,十传百。第二年的农历五月五日,人们做了许多的粽子,把它们投入汨罗江。不久,屈原又托梦给那位妈妈,感谢人们送去的粽子,他可以吃饱了。
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定为端午节。这天,人们采来艾草和菖蒲挂在门上,用艾草和菖蒲煮水洗澡和泡脚。还给孩子的手腕上系五彩线。为了纪念伟大的屈原,端午节那天,大家到河边投粽子,并且把粽子分给亲戚朋友和过往的路人。
开营前,我每天都在发愁怎么做五毒和屈原,似乎上天知道了我的心思,把珠海的吴丽萍老师派来帮助我们,她花了两个整天的时间,用羊毛做了屈原和五毒:蛇、蝎、蜈蚣、蜥蜴、癞蛤蟆。感谢吴丽萍的鼎力相助,没有她的帮助,甚至我们的偶戏都无法进行。
艾草能够调经止血﹑散寒除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可以炙百病,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还可以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
我们营地四周有许多野生的艾草,第一天下午我们就外出去采艾草和菖蒲。我们用红绳子把艾草扎成人形,放在卧室的窗台上,艾草的香气很浓烈,古人相信它可以驱邪,还可以驱赶蚊虫。从中医角度讲,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较强的驱毒除瘟作用,悬挂艾叶及燃烧艾叶可以杀菌消毒、预防瘟疫流行。
第五天我们步行到小水库玩水,下午3点多才回到营地。晚上我们用艾草煮水,给家长和孩子们泡脚,大家围成圆圈,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共用一个泡脚盆,原打算最多20分钟的泡脚时间,结果大家太喜欢了,足足泡了30多分钟,大家边泡边聊天,每个人都喜滋滋的。我也乘机泡泡脚,解除疲乏。
艾叶可用来做食物,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我们用艾叶做了“艾叶饭”、“艾叶糍粑”。端午节的早餐,我们用艾叶炒鸭蛋吃。
中医认为香囊有散风驱寒、健脾和胃、防蚊防病的作用。我们安排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做香囊。孩子们把香囊悬挂在胸口,可以驱蚊,预防感冒。我们在香囊里放了几种中药香料,还特地加上了我们自己采的晒干后的艾叶。起先以为做香囊不过40分钟就够了,没有想到妈妈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小的香囊可以变幻出各种样子,从布料的色彩花样到香囊的形状,精彩纷呈。妈妈们做得兴致勃勃,难以收场,顾不上吃饭了。
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是用艾叶水沐浴,据说台湾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与其每个家庭自己在房间里用艾叶水沐浴,我想不如来个集体沐浴。开始我设想的是在每个人身上洒些艾叶水,象征性地沐浴。后来考虑到夏天天气比较炎热,何不来场泼水的游戏?我看到有孩子发明了简易滋水枪,在矿泉水瓶的底部,用缝衣服的针扎些小孔,再把水灌进去。
端午节那天,我们准备了温热的艾叶水,起初家长和孩子分成二个阵营,人人手拿一个自制滋水枪,二个阵营之间互相滋水,水仗打到后来,不分家长和孩子,逮到机会就向对方滋水。有二位爸爸为我们鸣锣打鼓,场面颇为壮观,混乱之中,欢声笑语伴着锣鼓声,响彻了整个院子。一位妈妈说:“没有想到那么好玩,不参加的话会终生后悔的!”
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湿透了,那天多云,没有太阳,虽然有些冷,但我们不停的奔跑、欢笑,驱赶了身上的凉意。午饭后,大家睡足了午觉。平时我最多能睡半个小时,打完水仗后,我睡了1个多小时。庆幸第二天没有孩子生病。
每当我回想起打水仗的场景,就觉得太过瘾了,那笑声依然在心底回荡!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几乎找不到放声大笑的时刻了。
腌鸭蛋
用雄黄酒给孩子的额头画“王”字,吃咸鸭蛋,做装鸭蛋的网,都是端午的习俗。古代人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它“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于是开营第一天我们举行了做雄黄酒和腌鸭蛋的仪式,这种仪式是我们发明的。大家在院子里围成一个圆圈,中间是放着一张小桌子,桌子上放着酒瓶和雄黄。山娃老师把雄黄倒在一张红纸上,再倒入酒瓶,盖上盖子。大家跟随山娃,走到院子里的一颗板栗树下,环绕板栗树站成一圈,看山娃把雄黄酒瓶挂在树枝上,让太阳每天晒晒。
这时其他的工作人员赶紧把腌鸭蛋的东西摆放在预定的位置上,然后我带领大家手拉手排成一队,走到放鸭蛋的篮子前,给每个人发一个鸭蛋,拿到鸭蛋的人先把鸭蛋放进白酒里浸一下,再放进盐里滚一滚,最后亲自把鸭蛋小心放进腌蛋缸里。所有的鸭蛋放好后,山娃用山西的家乡话喊:“封腌蛋缸啦。”他先用宣纸糊住缸口的边沿,再用一张写着“封”字的红纸,张贴上去。
我们原打算到了端午节那天,举行开封仪式。由于担心雄黄酒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工作人员提前一天打开了,试了一下,颜色太淡了,画在脸上根本看不见,我们加了一些食用色素,这样使用起来也更加安全。孩子额角上写一“王”字,好比猛虎,震慑邪魅。
最后一天,每个孩子和家长离别营地时,都有一个用红色小网兜装的白色鸭蛋。红色小网兜是妈妈们亲手做的。
端午节是一定要做五彩线的,以前我没有在意是哪五种颜色,以为只要是五种不同的颜色即可。这次根据传统的习俗,我特别选择了中国的五色:青、红、黄、白、黑。青色是用绿色代替的。
楚国帛书甲篇白话译文
“岁星所在的区域对应着人间的邦国。如果天上有五妖星运行,春夏秋三季刮寒风,影响草木蕃息、人民生计的话,夏季应该在手腕上系五彩丝线避免灾祸。在夏季五月还应举行傩祭(戴面具跳娱神舞蹈)以驱邪扶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
第四版
做好的五色线,在早晨给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孩子说话。五色线可以避蛇蝎类毒虫伤害保平安。有的地方的习俗是带一个月,有的地方是带到七月七。七月七后拿下来接成绳子,放在河里为牛郎织女搭鹊桥。
包粽子、吃粽子肯定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内容,妈妈们齐动手,连爸爸们也参与了包粽子。自己包的粽子当然自己最爱吃。一位爸爸说:“这是我历年来吃粽子最多的一次端午节。”孩子们也特别喜欢吃,有的孩子一天吃了五个粽子,以致第二天我们不敢给孩子吃了,怕他们吃多不消化。
端午节的早餐,除了粽子外,我们给每个人准备了一个五毒饼,吃掉五毒饼,意味着把五毒消灭了。
我们带孩子还做了端午旗,在一张白纸上画上五毒之一,比如画一个蝎子,妈妈写上张天师镇五毒的符。找一根棍子,把画过五毒和符的纸用浆糊粘在棍子上,端午旗就做好了。毒虫看到端午旗就会吓得赶紧逃跑。
端午节这天采草药,据说疗效最好。我们选择当地比较容易找的三种草药:车前子、薄荷和桑叶。带孩子们采完草药后,由薛蓓老师给妈妈们介绍这三种草药的功效和用法。
“五月五,是端午,龙船双双闹长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道风景,我们无法在水里比赛划龙舟,就来个陆地模拟龙舟比赛。由海霞老师来组织,山娃负责打鼓激励,妈妈和孩子的脚邦在一起,绕过用椅子做的“礁石”,看谁最先回到起点。家长们的兴致简直比孩子还高涨,比赛结束后,他们跃跃欲试,再来一场家长组的比赛。
本来这次亲子营我就想加上打扫卫生的内容,一看端午节也有此项习俗,我们更加要求孩子和家长把自己住的房间打扫干净。第一次、第二次,孩子们还挺起劲的,我去检查时,有的孩子在帮妈妈洗衣服,有的在擦窗子,有的在扫地、捡垃圾,还有一位孩子主动邀请我到他的房间检查。可是后来有些松懈了,好玩的活动太多了。
6月21日是24节气中的夏至,有民俗专家认为最早的端午节就是起源于夏至。早期夏至的一些习俗转移到端午节了。
“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我们在夏至这天上午,安排了种豆的农活,第二天的早上安排了锄草劳动。谚语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家长们很满意我们安排的田间劳动,他们说:“现在我们切身体会到种地前还得先锄草。”绝大部分小孩子非常喜欢拔草,他们把拔草当作玩耍,干得欢天喜地。也有个别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锄草时有些三心二意。
“冬至饺子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夏至这天白天的时间最长,,过了夏至,白天时间渐渐缩短,到冬至这天日照时间最短。从阴阳消长来说,夏至开始,一阴初生。这天晚餐我们吃了夏至面。
谚语说:“夏至有雷三伏热”;我注意到今年夏至的晚上打雷下雨,也许今年的三伏天会比较热。
这次的亲子营,因为有了端午节,活动内容丰富有趣多了,明年我们还争取把节日和亲子营的活动结合起来做。家长们也反映通过这次亲子营,孩子们对端午节的印象不再局限于粽子。
韩国江陵端午祭委员会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强迫下一代接受传统文化,但我们不能连让他们体验的机会都没有。对于已经丧失传统节日文化的家长们,如何传承、发扬我们的节日,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认真对待我们的每一个节日,就是在做好中国人。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仅停留在白纸黑字里,也活在老百姓的节日庆典中。
注:文中的照片来自胡佳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