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幼儿教育实践 |
饭 前 的 感 恩
吴蓓
大约5年前一位基督徒送我一本《赞美诗》,翻来翻去,我发现了一首《谢饭歌》,很简短如下:
我把这首歌教给8岁的女儿,要求她每顿饭前唱一遍,虽然我们不是基督徒,但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我国早有古诗云:“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不仅有农民的辛劳,也有母亲的慈爱,上帝恩赐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恩赐,认真地唱这首歌会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会培养孩子享受食物的同时也要有甘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美国犹太教哲学家赫舍尔说:“世界是这样的,面对着它,人意识到自己受惠于人,而不是主人身份,世界是这样的:你在感知到世界的存在时,必须做出回答,同时也必须承担责任。”
2000年8月我去河北赵县柏林禅寺住了2天,寺院里进餐的仪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绝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女信徒,平日最爱说闲话,可是进了食堂,一个个十分虔诚,一百多人听不到任何吵嘈声,我置身其中,周围肃静的氛围感染了我。当法师们排队从食堂正门进入时,全体起立,表示敬意。然后众人一起念经,早粥念:“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无边,究竟常乐。”午斋念:“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养,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念完经,集中思想作“五观”主要内容为斋饭来之不易,我今天认真修行了没有?吃饭不能贪图口福,维持生命,完成修行的目的即可。“五观”后才能开始吃饭。
寺院的吃饭是一种修行,或敬拜佛祖的一种礼仪,明海法师向我解释,食物来自许多人的劳动,餐前仪式激发人们恭敬心,食物还来自对其它生命的伤害,即使素食,也会伤害地里的昆虫和蔬菜、稻谷上的害虫,仪式也是为了感谢为我们牺牲的其它生命。
古代日本的阿伊诺人,把小米捣碎做成饼之后,家中的老人向饼祷告:“哦,谷神啊,我们向你礼拜。……你滋养人们吧。我现在吃你。我礼拜你,感谢你。”祷告之后,才能拿起一块饼吃下。饭前对大自然的感恩,对神明的感恩,在许多古老的民族中都能找到,而如今在科技发达的文明社会,却难觅踪迹。
所幸在一本介绍鲁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教育的书中,我得知已有80年历史的鲁道夫斯坦纳学校和幼儿园(又称华德福学校Waldorf),每日就餐前学生们唱道:
大地供我们种植,
太阳让花结果实。
感谢大地,感谢太阳,
我们真心的谢谢您。
然后大家一起祈祷:
面包由谷物做成
谷物靠光而生长
光在神的脸上闪闪发亮
神的光芒,大地的果实
请用光照亮我的心。#
让我们也来和鲁道夫斯坦纳学校的学生们一起吟咏:
亲切的农夫,谢谢您!
亲切的太阳,谢谢您!
亲切的雨,亲切的大地!
谢谢美味的米!
太阳的光芒,
大地的恩泽
忘不了您们的恩赐。#
#选自《日本华德福幼儿园》,台湾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