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诗·新经典导读】韩庆成导读沈天鸿《海的解释》

(2018-06-24 20:59:48)
标签:

韩庆成导读沈天鸿《海

文化

文学

分类: 文学评论

【评诗·新经典导读】韩庆成导读沈天鸿《海的解释》

2017-01-28  大侠7bfdc...  来源  阅 

海的解释

 

沈天鸿

 

 

许多人看见风景,而我

看见海

 

它与我想象的

不完全一样,它不适合做梦

也不适合弹奏

它呼啸着退去又复来

 

没有人饮用海水——

它里面有盐,气味像血

但滋味是苦的

 

它自说自话

就像它哪儿也不去

它只说给自己听,仿佛

自身就是目的

 

没有谁能把自己加入进去

成为海的必需元素

那些正在游泳的人

也仅仅是泡在海里

 

相对于海

一个人什么也不保存

这就是我们

饥馑与渴望的原因

 

很少人懂得这一点

我幸运地是其中之一

 

海没有赝品。

 

 

韩庆成:象征意义的“清零”

 

沈天鸿是第三代中被部分遮蔽的诗人,也是继梁小斌之后,安徽最重要的代表诗人。这不单是因为他率先提出了现代诗的主要特征“反抒情”(冷抒情)理论,还在于他始终未停、探索至今的现代诗创作。更重要的,是他2002年对“海洋意象”(现代诗意象)的象征意义做了“清零”式的解构之后,重新回到诗歌的现实主义场域,对包括三峡大坝建成后导致生态环境灾难在内的一系列社会事件,进行了直接有力的诗性干预。

《海的解释》,是他对象征意义清零式解构的代表作。

这种意义清零首先源自80年代终结后我们进入到一个“失去象征的世界”(耿占春语),当理想主义的农耕文明被创造了生活便利和物质财富、却毁灭了原始生态的工业文明驱离,此前我们熟悉的物象、意象的象征意义便消失了。“很多人看见风景”,风景,就是附加在海之上的意象,就是海的象征意义。“而我/看见海”,作者看见的,是剥离了一切象征意义的海本身——不适合做梦,苦,没有人能加进去,只说给自己听,自身就是目的。至此,海终于从形而上回到形而下,从道回到器,从不再浪漫的浪漫主义回到必须面对的现实主义。诗的最后一句“海没有赝品”,是作者对一切虚伪的海洋意象的揭露和批判。

海洋意象在中国诗歌中由来已久。自《诗经》中的《沔水》、《崧高》始,到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再到唐宋,随着古典诗歌的空前繁荣,海洋意象也进入了一个异彩纷呈的阶段。现代诗人对海洋意象也情有独钟,北岛的《回答》、昌耀的《划呀,划呀,父亲们!》、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是不同象征意义的代表作。但我最佩服的海洋意象还是这么两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古典诗人张九龄不经意间表现的这一普世情怀,是海洋意象的象征意义“清零”后,需要我们用现代诗重新予以建构的精神内核。


 

http://image103.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1/2822/90239600_1

韩庆成:诗人、批评家。1965年生于安徽宣城,干预诗歌理论提出者,代表诗人。五年来致力于新媒体诗歌的发展与传播。诗歌作品被收入《中国文学年鉴》、《中国新诗百年大系》等选本,入选《今天》网“今天推荐”。著有诗集《城市和乡村的边缘》,主编《诗歌周刊》、《诗日历》、《华语诗歌年鉴》。获首届滴撒诗歌奖,第四届中国当代诗歌奖创作奖。系海子诗歌奖、昌耀诗歌奖提名评委,中国好诗榜、华语网络诗歌奖终审评委。

 

责任编辑:阳村

 

(选自中国诗歌流派网论坛《特区文学》读诗会栏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