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乾诗集《一棵树的守望》序
(2013-04-22 11:23:03)
标签:
王恩乾诗集序沈天鸿文化 |
分类: 文学评论 |
人类的历史,一个人的历史,都充满了意外。不过在这儿我不讨论这种意外,我只是由此想到其中有些意外被看成正常,例如人类创造了诗歌,例如一个人热爱并且坚持写诗,并且在诗中让人感到意外——“一朵花\
是对黑暗的一再驱逐”这样的诗句,就让我这样的“专业”读者感到意外,并且欣喜。这样的意外是一种发现,也是诗人心灵敏锐的感受和其思想的结晶。甚至,完全是写出一种真实的诗句,也能给读者一个这样的意外,例如“花开花落\ 只有树枝
上面举例所用的诗句都出自王恩乾《一棵树的守望》这本诗集中的《一棵树》。这本诗集中这样的诗和诗句很多,因为《一棵树》是诗集的第一首,就信手拈来做例子了。
可以说,有了这样的一些意外,一首诗就是一首真正的诗;能写出许多这样的诗的,就是真正的诗人。有的人的诗(包括这本诗集中的某些诗),虽然也有这样的“意外”,可是形式与结构等等方面还有缺点或者不足,但这样的作者和诗在本质上仍然是诗人、是诗。因为形式与结构等等方面还有缺点或者不足,是可以以待来日得到纠正和完善的。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样的意外,实质是对对象事物的独特体验和独特感悟。而且,这体验和感悟是由此及彼,并亦此亦彼,此即是彼的,即,由对象事物而及于人乃至整个人类,乃至所有有生命的存在者,并且暗示了立场或态度,或判断。“一朵花\
是对黑暗的一再驱逐”的表达方法因为是意象加直接说出的判断,这种性质与意旨明显可见;完全以意象出之,只隐含着判断的“花开花落\ 只有树枝
发现、写出这样的意外,不是苦思冥想就可以的。枯肠是怎么搜索也搜索不到什么,因为它是枯肠。必须是文学修养思想修养达到一定程度,并且有诗的天分,才有可能发现并且写出——文学写作为什么被称为“文学创作”?就是因为它是创造性的。创造自然需要后天的修养,需要天分。两者缺一不可。
诗,当然要有诗意;没有诗意,无论是谁写的,都不是诗。一首诗中的诗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上述的这种意外,但仅仅有体验和感悟的独特在读者那儿体现的意外仍然是不够的,因为其它文体也可以表达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因此,诗的表达方式也同样重要。直接凝聚某种“意外”的句子,应该是诗的,即以意象出之,或与意象结合。再就是整首诗这个整体的形式应该是诗性的,围绕主意象而辅之以其他意象,令它们互相辐射,并且以描写性的呈现方式为主(避免散文、小说的陈述、判断方式),酿造诗意,以一个整体的意境笼罩那些直接凝聚并传达“意外”的句子,不要有句而无全诗。在这方面,王恩乾这本诗集里有不少有比较成功的诗,例如《一棵树》、《风》、《雾》、《黎明》《春分》等等,不一一列举了。
检验一位作家、一个诗人,可以看他以其作品提供的是否是一个他发现和创造的“不同的世界”。
文学作品包括诗,提供一个不同的世界的意义在于:
使作品自身获得美学性质与意义;
让阅读者通过阅读参与创造,并在参与创造的过程中发现这个不同的世界乃是一个精神的世界,从而获得精神与精神的愉悦,并反观自己身处的物质世界与自己的生活。
王恩乾的这本诗集已经提供了他发现和创造的另一个因而是不同的世界。至于努力使它十全十美,这件事就让王恩乾去做吧,而且,无论是这一个世界还是那个不同的世界,本就从不十全十美。
谨以此为《一棵树的守望》序,并祝贺它的出版面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