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宇宙中心的日落

(2012-12-25 15:50:17)
标签:

巴肯山

宇宙中心

日落

沈天鸿

文化

分类: 散文

                                 宇宙中心的日落

 

                                                   沈天鸿

 

宇宙中心的日落

                                                       

    异国的日落也不过如此,一如我在我中国的家乡和异地看到的一样:阳光慢慢变得温和,太阳的颜色渐渐变红,逐渐接近地平线,把深暗的红色涂抹到人和树和一切物体上……

    感觉似乎也是一样的,我感到有莫名的怅惘从那阳光的红色中渗透而来,让我不能幸福,不能欢呼,只能看着那落日,缄默地。

    但应该有所不同,因为这是柬埔寨巴肯山的落日,被戏称为“万国侨民”来自世界各国的人们,许多已经聚集在山顶,还有许多在山顶下排出长长的队伍。他们,她们,从世界各地赶来,要看的这落日,应该只是这里的。

    巴肯山坐落于吴哥窟西北,高仅70米。仅有70米高的小山,如何成了世界闻名的看落日的名山?我想,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柬埔寨的山很少,巴肯山已经是了不得的山了。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西边是开阔的西池,东南方丛林中就是吴哥窟,在巴肯山顶可以居高临下俯瞰吴哥窟。而且,它离举世闻名的吴哥窟仅有1.5公里,各国来看吴哥窟的人们,如何能不来登山一眺?

    我们一行就是在游览了大小吴哥后驱车而来的。下车登山,山道坡度极平缓,路面很宽,说是登山,其实和闲庭信步差不多。路面是砂与土的混合。这又是柬埔寨的特色了——柬埔寨山少因此石头也少,据说水泥完全是从国外进口。不过作为游客的我们,并不关心水泥。水泥是建筑的必须之物,我们在这儿不建筑,我们仅仅行走,漫不经心或全神贯注地看看建筑,看看热带雨林,看似乎见过和从未见过的一切,把它们不分青红皂白地统称为“风景”。

    巴肯山的风景在山顶。在那最高处。山道环绕了几乎半个山后终于停止转圈,转过又一个弯后,山道终结了,山顶突然出现在眼帘中——不,是突然出现在傍晚的天空中。与山体都被极其蓊郁的树木遮蔽不同,它像一个高耸的祭坛,上面没有一棵树,只有黝黑色的一些石头建筑耸立其上,朝西的那面,被夕阳镀红,并且掺杂微微的黄色,石头沉郁的黑色成了底色,但仍然顽强地表现出来——使那红色和黄色都变了它们本来热烈或明亮的色调,变黯而极其凝重,仿佛被什么无形的巨大之物压迫,而在努力承受,并且承受住了。

    游客必须被一批一批地放行上到山顶。终于,在夕阳即将沉没之前的那一刻,我们一行人被允许登上山顶。朝西方极目望去,全都是无际的热带雨林,雨林中一块不规则的空白,是洞里萨湖。遥远,使它滔天的波浪不再存在,甚至东南亚最大的这个一万多平方公里的淡水湖也被取消了,仅仅是一块空白,想象也不能填补的空白。这让我讶异。距离,竟然有着这样取消一切的功能!雨林中一棵棵不相同的树,树上不相同的叶子,也都被取消了,我看到的是茫无涯际的一片勃郁的苍茫,这苍茫在脚下和不远处是苍郁的青绿,然后向红和紫过渡,在接近夕阳处又变成血红的色调。这些色彩,随意地高高低低,凝然不动。其实它们应该是起伏的,因为有风。

    这样密集、广袤的树林里,有房屋和人吗?应该有的。并且应该还有各种我从没见过的鸟、昆虫和野兽。大小吴哥窟就曾经被迅速生长的雨林湮没几百年,然后才被“发现”。但现在我能看到的仅仅是雨林,甚至也不是雨林,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色块。

    我被震慑住了。我看到的不是风景,不是美(尽管它的确很美),而是自然的浩瀚与无言。我感受到的是茫然,而且仅仅是茫然。这是一种让我感觉到人的渺小和有限的茫然。陈子昂登幽州台四眺的感受大约也如此,只是我没有他那样激烈。或许,登高远眺必然令人意识到自己和人的渺小或者说不可克服的局限?

    山顶上的石头建筑是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成残垣断壁,但它是九世纪时吴哥国王耶输跋摩一世建都吴哥后,建造的第一个寺庙,被称为“第一次吴哥”。它供奉的是印度教的湿婆。当时共有109座黄金宝塔,现在肯定没有109座了,而且宝塔也不再是黄金的。也已没有僧人和香火,有的只是遍布黑色的石头建筑。柬埔寨的石头只有两种:沙砾石和海底的火山石。它们都是浅红色的。建筑巴肯寺的石头当然也是浅红色,遍布而掩去石头本色的黑色,是风雨和时间的共同杰作。这种黑色很奇怪,不是苔藓,仿佛是石头里长出来的,就像人脸上的老年斑,几乎覆盖了石头的脸。石头也老了——见过他们的许多代人都已把空间让给了后来人,石头如何能不老?在橙色的斜阳中,它们成了一些没有细节的孤独的剪影,越发清晰就越加孤独……

    巴肯山被柬埔寨人视作须弥山—婆罗门世界的宇宙中心。现在,我站在这断壁颓垣四处横立的宇宙中心看到,夕阳已经沉没。夕阳在沉没的那一瞬速度突然加快,就好象地平线下有一双神秘的手,一把将它拉了下去。余晖虽然还在弥漫,黑暗却立即就以更快的速度渗透而出,除了天空,地面万物开始模糊。异国的夜来临了,但这又是我多么熟悉的夜色来临时的情景啊!

    如果日出是生,那么日落就是死。目睹了一次死亡的我们,仍然活着的我们,在模糊的黑暗和越来越少的余晖的交织之中下山。这时我们再次注意到上山时就听到的尖锐的哨声,它一刻不停,虽然分贝不高但仍很嘹亮。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声音?不得而知。虽然我知道我的这个想法不可能成立,但我还是这样想:蜂拥的游人与巴肯山与巴肯寺的那些石头毫无关系,所以,这长鸣不已是为了驱除巴肯山——宇宙中心的孤独与寂寞。

 

                                                    201212.2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