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说新语》不是笔记体小说

(2012-02-19 20:27:35)
标签:

《世说新语》

文体

笔记体小说

笔记体散文

笔记

小说

散文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世说新语》不是笔记体小说

 

                                                沈天鸿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笔记体小说,还是笔记体散文,或者干脆说是散文?

    这是我前几天给一本散文集写序提到《世说新语》时偶然想到的一个问题。

    《世说新语》,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444年)或者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一本书。梁代刘峻作注。《宋书·刘道规传》称刘义庆“性简素”、“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近远必至”。《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一百三十二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魏晋)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大致是研究者比较一致的对它的评价。

    它原名为《世说》,因汉代刘向曾著《世说》(早已亡佚),后人(大约宋代以后)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世说》相区别,在书名中加“新语”二字成了《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新书》、《世说》、《新书》、《刘义庆世说》)。自《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后代包括当代学术界都一直将其视为笔记体小说或笔记小说——“笔记小说”的意思其实也就是笔记体小说。

    我认为,《世说新语》的文体非常明显地是散文,将《世说新语》的文体看成是笔记体小说是个十分明显的错误,包括鲁迅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到它(鲁迅先生把它的艺术特色概括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小说”与“记”明显矛盾,鲁迅先生却没有觉察)。这错误一直延续到当代(各种《中国文学史》都把它作为小说论述),实在奇怪。

    “笔记体小说”这个概念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比喻用法,即“像笔记的小说”。一种是没有比喻性质,就是“笔记体的小说”。在继续分析这两种之前,先要明确一下“笔记”和“小说”,即什么是笔记什么是小说。

    笔记,是一种随笔记录即记实的体裁,如果成书,则多由分条的短篇汇集而成。

取并且综合公认的小说的定义:小说是指在语言文学艺术序列中和散文、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创作体裁。是指以叙述事物为创作手法,营造典型性为审美特征的文学创作体裁。它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体,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我补充一点:与其它文体相比,小说以虚构(虚构故事、虚构人物,甚至虚构环境)为重要手段甚至为生命。

    根据上述,就只有着眼于在篇幅短小上相像的比喻用法的“像笔记的小说”,而没有实陈的“笔记体小说”——从文体总是单一性质的看,也不可能有又是记实的笔记又是虚构的小说,这两种文体兼而有之的东西。

    《世说新语》记述的是自汉末到刘宋时(魏晋)名士贵族的言谈轶事,虽然有故事,但那是真实人物的真实事情,并非艺术虚构(历来将《世说新语》中记录的这些故事作为“魏晋风度”的体现例证,也表明人们历来是将其作为真实的人和事来看的);其次,这些故事在严格意义上并不构成小说的“故事”,因为它们都是简单的独立的情节——情节只是故事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说的故事总是由若干情节组成的。

    《隋书·经籍志》将它列入“笔记小说”可以理解,因为在那时“小说”不是指称一种文体,而是用它字面的直接意义:小,与大对举,所说不关乎经国,就是小说。是一种价值判断。这个用法,并且也是最早出现“小说”这个词的,是《庄子》中的《外物》:“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认为非道术所在的说辞说些琐屑浅薄的言论与小道理微不足道,是“小说”。东汉桓谭在其所著的《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出现了“小说家”这个词。他用的“小说”仍然是庄子用的“小说”之义——凡夫俗子说的话写的文章,是“小语”。琐碎零乱的话或事物,就是“丛残”。到班固《汉书·艺文志》,“小说”一词已经指称文体了——班固总结小说的特征是民间性、口语性、故事性、虚构性(“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造,编造,虚构。)。

    总之,像《隋书·经籍志》“笔记小说”这样的目录学中的“小说”,是收容其他部类的“不入流之作”和无类可归的“驳杂之作”的收容站,不是指文体,即使是班固的《汉书》也仍然是如此,所收入的文体上能算是小说的仍然很少。

    再来看看“散文”。六朝以后,为区别于韵文、骈文,把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为“散文”。现代文体的“散文”,仍然是指不讲究韵律(与诗歌相区别)、重在写实(与小说相区别)的散体文章。

     因此,根据《世说新语》中文章的写实(记实)性质,《世说新语》无疑是散文。当代学术界一直将《世说新语》视为笔记体小说,误矣。当代学术界还有一误是将历史学著作《史记》中的一些篇章看成是散文。不能因为在《世说新语》中发现了“小说”因素,就将《世说新语》等同于“小说”;不能在《史记》中发现了散文影子,就将《史记》或至少是《史记》中的某些篇章看成是散文,这应该是常识吧?犯下这种错误,是忘记常识还是不懂常识?或许两者都有之。

 

                                                                          20122.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