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2010-10-24 15:43:32)
标签:

其它

文化

分类: 其他

    去找一位多年无联系也没见他投过稿的作者的诗,因为是一首首地看他博客上的诗,于是有些意外地看到了他的一个“注”。他关于“冷”的理解,对于做编辑的,是一种欣慰吧。

    复制存在这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f70cf0100jovc.html

方锦峰 

     意  

每天重复机械的步伐

从一个端点到另一个端点

意外  法梧般挺立

等待路上的行人撞向缘份

 

两条栅栏在马路尽头衔接

织就无数翠绿的图案

心  随一片树叶

飘飘荡荡  落脚点

总不是想好的地方

 

墙角熟睡的蜘蛛  跌下

惊醒  一根丝挂着它

摇摇晃晃

 

    :这是我在报纸发表的第一首诗。载1988年1月16日《安庆日报》副刊,稿费3.50元。沈天鸿老师作为市报副刊编辑,他给我的感觉是又热又冷:热的是他待人诚恳,作品发表后,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文学爱好者,必会邮寄样报和稿费,信封常常是别人寄给他的信封,他将其内外翻过来重新再利用。信封用毛笔书写,信内样报上还附有鼓励的话语,那种朴素的温暖至今记忆犹新。冷的是他对待作品的态度,有一说一,绝不含糊。他的这种学者气质在他的诗歌理论文章中最为明显。我认为安庆余怒、宋烈毅、耿耕、沙马等一批正在影响着中国文坛的作者,与沈天鸿老师的培育和引导是分不开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教会了我们用审美的心态对待人生的一切磨难。是为记。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一位作者对一位编辑的理解

 

  • 沈天鸿2010-10-24 15:41:16[举报]

    来找你的诗, 因为是一首首地看所以看到了你的这个“注”。谢谢你对我的这种“冷”的理解,因为其他人能理解的不多。
  • 解释一下:稿费不是编辑寄的。每个报社都有专门的部室负责稿费事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