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皇帝的诗
(2010-08-08 21:44:31)
标签:
文化 |
分类: 散文 |
皇帝写诗,也有写得好的,但这样的皇帝诗人很少。朱元璋的诗即使只放在明诗中看,也是写得很差的,差就差在多无诗味,而且总是忘不了自己的皇帝身份。富与贵的神色语气进入诗,那诗便没有不糟糕的,如以“天开万载兴王处,地辟千秋永朕京”咏钟山之云,从春水中也听出“呢喃燕语祝皇猷”,送友人也忘不了嘱咐“逢交必谕王纲振”,读来除了让人想见朱皇帝其时踌躇满志以及听惯了阿谀颂词的耳朵外,便只有滑稽之感了。而像宋濂退休归乡时朱皇帝“因为之诗焉”那首中最后一句“休官终老尔唯全”,看似为贺,然其实却是杀气四溢,宋濂读时当一边深感让其“休官终老尔唯全”的皇恩浩荡,一边不禁颤栗吧?恩威并重之术,朱皇帝在写诗时也“拳不离手”地在操练。
读这样的诗除了见识皇帝写什么样的诗外,不会有审美的愉悦的,难怪他在位的洪武七年翰林学士乐韶凤等人编集的他的诗文五卷,会“久已亡佚”,甚至在还是明朝时就有互有出入的几个版本。
皇帝身份“卓著”但值得注意的诗是《嘉瓜赞》。诗前有小序云:“洪武五年六月,朕居武楼,漏刻时当正午,内史来报,诸衙门官奏事。忽中书都府台官俱至。”却只是因为发现一只并蒂瓜。群臣皆颂“今陛下临御之时,瓜生同蒂……其祥祯不言可知矣。”正午休息时分,群臣为一只并蒂瓜不惜惊动圣驾,一方面固是因为“天降祥瑞”的迷信观念,但另一方面如此地中书都府台官俱至,谁也不肯被落下,也可以见出谀言之风在洪武五年时就已隐隐形成。而朱元璋头脑清醒,不愧为开国之君,他用一句“群臣美言如是”评价了众臣的赞词后,直截了当地说他“出身农家,亲耕畎亩,岁观五谷生成,……五谷之嘉,草木之祥,根培沃壤,不过数尺丈余之地产生,所有祥庆,必归主临者,于朕无干。”一句话,即使结出并蒂瓜是祥祯,也只是种瓜人的祥祯,与朕没有关系。此虽小事,亦可见出朱元璋能成为一代开国之君之所在,虽然这首诗仍是非诗。
公允地说,朱元璋的诗虽非上品,连中品也难算得上,但当他忘了自己的身份时,或者不打算在诗中抖露自己的身份时,也尚有可读之诗句。诗如《征陈至潇湘》:“马渡沙头苜蓿香,片云片雨过潇湘。东风吹醒英雄梦,不是咸阳是洛阳。”《横秋风吹笛》:“西风落木绽黄花,牛背村童笛正佳。曾识倚楼人听处,每闻吹月鹤生遐。苍江一色浑秋意,红叶初光衬晓华。冷露下天星斗润,烟波声到是谁家。”等等,确有诗意而非“圣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