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简单概念的“学者”
在网上读到《重庆晚报
》的一篇报道,才知道出了个学者纪连海。这位学者被从北京请到重庆做了一个学术讲座,讲座上他的言论很“雷人”,比如他说“孔子是万世师表,三千弟子中成才的只有72人,升学率仅为2.5%,现在哪个老师都比他强”,明显是偷换概念——“成才”和“升学”是两个绝对不同的概念。但在我看,说他是在玩偷换概念的把戏来蒙骗人那是冤枉了他,因为他是不知道“成才”和“升学”这两个概念是绝对不同的。
他说“清朝灭亡,不是因为孙中山、革命党,而是因为废除了科举制”,则至少是以偏概全,并且是严重的以偏概全,所以完全是胡说——以偏概全不仅仅在于”不是……而是……”这个条件选择句式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给出的条件也是很以偏概全的。可见他不仅语文的造句没学好,身为中学历史教师历史也学得支离破碎,不知道清朝灭亡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有了孙中山、革命党和废除了科举制(废除科举制能不能算得上清朝灭亡的原因之一姑且不去说了)。
“宋朝比唐朝牛,《清明上河图》中的住宅与商铺混合,打酱油不用像唐朝那样跑远路。”宋朝可能是比唐朝牛,但用“《清明上河图》中的住宅与商铺混合,打酱油不用像唐朝那样跑远路”来作为支撑观点的唯一证据,支撑得起来吗?——须知,这不是闲聊时说俏皮话,而是在学术讲座上说的。
他的这类话很多。居然“学者”,居然被某媒体称为“学者”——记者和编辑也该去查查词典,弄清楚“学者”内涵和外延,再去采写或者编辑。这应该是不需要强调的从业的最低要求。遗憾的是,乱捧或者乱炒这种现象不仅仅限于某个媒体。因此,有时其实并不是因为没有去查词典,而是为一味迎合受众撇开其它一切标准的有意为之。受众对于媒体当然永远是极其重要的,但只持有一味迎合这一个标准,就是一种堕落。媒体一味迎合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强化它所迎合的那个“味”,当这个“味”是不正常甚至低俗的,这种堕落就堕落得更深了。由于媒体具有影响、引导社会舆论和大众心理的强大功能,因此,堕落的媒体如果多了,其危害是怎么估计也不为过的。
学而无术只会“雷人”的所谓学者现在为数不少(只是大部分没有被媒体捧成大名的幸运,因而知名度比较低而已)。这是一个什么现象?文化沙漠的现象——文化沙漠这些年正在日益形成并且蔓延。
文化沙漠得以形成并且蔓延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哗众可以取宠,而哗众可以取宠这个条件是多年前就已具备了——浅阅读在大众中普遍取代了深阅读之时,就是哗众可以取宠这个条件已经具备的标志。“哗众取宠”这个成语历来是用于批评哗众取宠者的,这当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宠爱哗众者的那个众,是怎样形成又怎样才可以改造或者消失,是更值得注意和研究的。
附:
学者称清朝灭亡因为废除科举制称巴文化很神秘
纪连海昨日雷人语录:
◇孔子是万世师表,三千弟子中成才的只有72人,升学率仅为2.5%,现在哪个老师都比他强
◇清朝灭亡,不是因为孙中山、革命党,而是因为废除了科举制
◇宋朝比唐朝牛,《清明上河图》中的住宅与商铺混合,打酱油不用像唐朝那样跑远路
纪连海其人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也是《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在《百家讲坛》上讲《正说清朝二十四臣》走红,以独特的视角、幽默的语言解读和珅、刘墉、纪晓岚、多尔衮、鳌拜等历史名人不为人知的一面。他曾被媒体称为“麻辣历史教师”;还曾自曝差点被纪晓岚后人拉入其家谱而成了纪氏后人。记者杨娟文张质摄
http://news.sohu.com/20100321/n270975928.shtm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