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星宝剑评论:《火焰》

(2008-08-14 01:48:08)
标签:

文学评论

转载

诗歌

沈天鸿

分类: 文学评论

    火  

 

                   沈天鸿

 

 

火焰,与我们的肉体无缘
我看着它燃尽,最后的火苗
突然停住
一只鸟在雪地翻找食物
红红的脚爪,抓痛
先于这个黄昏到达的残忍

 

人在多高的热量下才能自燃?
不可企及,我的经验
只是被火一次次烫伤的经验
那疼痛隐入肉体
余烬犹温

 

火一闪就不见了
黑暗从时间的高处落下
骨头的空谷中
血液被风吹动的声音

  

                1989。12。7

七星宝剑

    如果说博尔赫斯是“为作家写作的作家”,那么,沈天鸿极有可能就是为诗人写作的诗人。他在“突然停住”之后,突然返回到描写,就是“一只鸟在雪地翻找食物  红红的脚爪”这里,是反身说火焰像有着红红的爪的鸟在翻找食物,这里所给出的想象是跳跃到“先于这个黄昏”的关键,虽然仅仅几句,却毫不简单地写尽了火焰的某些本质。更有意思的是“先于这个黄昏到达”仅仅是一个定语,是定住“残忍”的,这种既要说清前面的原因又要启迪下面的篇章,也是沈天鸿的特色之一,我们还可以在

光亮从云层中闪出来,短暂
强烈,然后是长久的盲目
空中的叶子,边枯边落(《马》)

我大声喝斥
细听,一切归于歇斯底里的沉寂
今夜月明
(《水上人语》)

只有近处,收割后的稻草
像一束束夏天残存的阳光(《原野》)

 

很多地方找到,他形容“像”什么,可能并不仅仅是像,他不说像什么,你可以感觉他就是看到这个像才这样来写,个中不存在“隔”。我有时候这样想,沈天鸿就是因为在很短小的诗歌里面浸入太多想法,所以他不写长,怕一些懒鬼跳过一些关键词语,那么,跳过去了你就没办法看到他前后之间的关联,这些关联很重要,它们逐渐构成了整个诗歌的脉络,比如下面一段的“余烬犹温”。最后又回到镜像,火突然就停止了,“黑暗从时间的高处落下”。

 

骨头的空谷中
血液被风吹动的声音

 

是火焰的最后形象,是所谓的意犹未尽,这里在照应上一段的“余烬犹温”,也在照应第一段的“残忍”。

    诗歌是文学的最高形式。过去文人在相当功力之后才可以学《诗三百》,《诗经》也几乎是六经之首,那就是说,诗歌必须以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思想,诗歌的描写更不允许像散文小说那样铺张。我们在阅读沈天鸿作品的时候每每有一种越读越有味道的感觉,大约就是我开始的时候说那些话的原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