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  七星宝剑评论:《我读<我和世界>》 (<原野>)

(2008-06-16 21:40:13)
标签:

文学评论

转载

文化

分类: 文学评论

   原 

 

苍褐色,无边无际
从天边涌来
鹰,树林和人
都是苍褐色的
只有近处,收割后的稻草
像一束束夏天残存的阳光

 

这是原野,深秋的原野
在说不上是骄傲还是悲哀的苍穹下
沉沉入睡
麦粒,还没有开始生长

 

远古的风
从历史深处吹来
一个农家少女
弯腰在种着什么
骡马的缨铃
在吆喝声中叮当作响

 

一种悲哀如哀诗
壮丽如颂歌的情绪
突然从原野一齐涌来
我久久站立着
苍褐色的泥土
在我指缝里纷纷扬扬

   

               1983.7.3.

七星宝剑:

上来一段的形象(我说的是形象,不是意象)落在最后两句形容上,是有深意的。虽然在写的时候也许仅仅是需要形象一点,但是我们如果注意到结尾的“纷纷扬扬”就可以体会到作为诗歌的美妙的成立是如此的玄妙,他在第一节让稻草残阳一样被收割(倒下),而将“苍褐色的泥土”在指缝里纷纷扬扬(向上),整个作品产生了奇怪的对立美。这诗歌写在1983年,应该说,(至少我认为)那时候沈天鸿的技法已经出现他后来从理论到实践都奉行的“回归”。上世纪80年代初的朦胧诗运动被肯定也好被否定也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诗人们并不是原来并不知道怎么写而是写了不敢发或不能发,这从当时的领跑者顾城等那里可以找到根据,只不过大多数读诗歌的人或爱好者恍然大悟:原来诗歌可以这么写!近30年以后我回头读沈天鸿这个诗歌,我发现,沈不是站在他们之前之后的问题,根本就是之外,根本,沈在用他自己的技法自己的感觉自己的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所以你一旦忽略了他在这里的第三节的拓展,你就会感到他的结尾是不是突然啊,那么我提请各位注意,人一旦处在空旷则感慨随即油然,这就是陈子昂为什么只能用四句话来说他处在那种境况下的感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