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长郭簃专访

(2009-06-28 13:54:37)
标签:

教育

山西省曲沃中学

郭簃

杂谈

分类: 教学·德育感悟·教育理论

用责任去弄明白基础教育

——本刊专访山西省曲沃中学校长郭簃

/本刊记者成河 赵颖 曹阳

早就听过说曲沃中学,喊出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家顾炎武(亭林先生)曾在此讲学,校园又好似园林。建筑是从明代绛山书院为根基逐步修葺添加而成,虽经后人不断融入时代风格,但亭台楼阁越发古色古香、殿堂古柏更显幽雅清静,古代书院的静谧气息让人肃穆,古建筑的灵气依然散播,即便在烈日炎炎下,身处其境,仍然感觉置身于晨雾朦朦、绿荫胧胧之中,耳边鸟鸣啼啼、书声朗朗,煞是惬意、清爽。校长办公室里见到的郭透露出来的气质与他们的学校如出一辙,他从现实讲到历史、从历史讲到国学、从国学又自然地引出教育。闻着空气中沁人心脾的翰墨幽香,听着他侃侃而谈,采访完全成了一种享受、一顿精神上的盛宴。

 

他把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挖掘至深!

走进曲沃中学,刻着亭林先生名句“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影壁格外醒目。

我说,亭林先生的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义和影响深远,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奋进的精神力量,也因为这句话,显现出他早期的民主启蒙思想色彩 “众治”的主张,作为学校把这句话放在了一个至高的位置上,要体现什么,不见得是单纯的纪念亭林先生曾在此讲过学吧?

郭簃略加思索:“问得好!把亭林先生那种思想与文化融入对学生的教育。难道教育不是“天下兴亡”的关键吗?“匹夫有责”的“责”,就是责任心。我认为,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他围着办公室的花坛边走边讲。讲到激动处,便停下来,目光炯炯地看着我。

“人这一生无非就是‘责任’二字,人生的过程就是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负责。当然,责任必须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否则就是空谈。责任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和谐发展。”他的眉宇间透着严肃和认真。

教师有责任心,必然会渗透在对学生教育之中。文化是教人如何做人的,知识是教人如何做事的。郭簃认为的基础教育是指打好这两个基础。为学生继续深造打基础,为学生做人打基础。郭簃要教给学生两方面的知识,一个是文化方面的,一个是知识方面的。

学生有了基础,才会升华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会对自己负责,才会让“天下兴亡”成为己任。

我暗想,好个郭簃,竟能把这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髓挖掘到如此地步!

“责”育人促进“责”治校

谈到责任这个话题,我禁不住问:学校推行的校训、校风中都提到“有责”,这个“有责”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治校理念?

郭簃朴实地笑了笑,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20009月,郭簃到曲沃中学任校长后,他遇到了两件小事:一是学校大门口有三块废弃的砖头横在路旁没人清理,过了5天三块砖头变成了七块半,仍然没有人在意它们的存在;二是校园的一个十字路口有一大团废纸,人来人往却没人在意。直到一位女生路过,她主动捡起来把它放到了垃圾桶里。

 郭簃把这两件小事拿到了学生和老师们中间进行大讨论,为什么没有人管、没人在意呢?最后的结论就是我们从小到大虽然学了很多的有关道德和责任的知识,却从来没有将这些优秀的品质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学生老师们都承认缺乏一种真正的责任意识。于是,郭簃适时推出了“责任”教育,提出了“有责力行,修己达德”的校训、“厚德、睿智、有责、健身”的校风。他说,曲沃中学对学生的要求,都体现在校训、校风里。

我说道,校训中代表的治校理念是一个方面,可是不同的学校都有不同的方法,您的教育法宝又是什么?

郭簃那朴实的微笑又挂在了嘴边:管理要以人为本,这里的人主要指学生。我对管和理的理解是:管,就是靠制度和法律法规约束;理,就是以人为本,强调沟通。我不可能把教师的短处在短时间内弥补起来,但我能在短时间内把他们的长处尽快发挥出来。明确“责任到人,落实到位”,哪个环节出问题,哪个环节就要“负三责”,即经济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把“以法立校、以德兴校、育人为本”作为办学的立足点,把“从这里进出的人,要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作为责任教育的核心。郭簃还是把所有的治校、育人的方法落在一个“责”字上。

基础教育为学生夯实人生基础

“很多人都说您是在山西真正把基础教育弄明白了的校长,我想再听听您的见解。”我又问了曾被许多人问过的问题。

“其实基础教育就是要在责任的贯穿下才能实行的更好。现在还谈不上‘把基础教育弄明白了’,只是在基础教育的‘基础’上我考虑的比较多。”

在曲沃中学,郭簃是很少关心如何招到高分生,毕业年级的高考上线率、考上哪些大学等问题。他更加注重学生在校的三年时间。对此他的说法是:“高中不能是高考培训班,而应该是个学习的地方,我们要搞的基础教育,就是要给学生素质修养和文化知识这两方面的东西。”

在曲沃中学,学生行为标准分合格、优秀、卓越等几个等级。高中三年应实现学生从合格到优秀再到卓越的逐步提高。合格指学习的合格、做人合格:不抛纸屑为合格,自己捡纸居为优秀,能为学校常常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为卓越。

首先,我们要求曲沃中学的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曲中人。就是自己能够约束自己,自己做个文明而有修养的人。

再高一个层次,就是做一个优秀的曲中人:不仅能管住自己,还要纠正别人的不文明现象。讲到这里,郭簃又给我们讲了一个小故事:学校现代化的操场建成后为了方便周围群众,实行对外开放。可来的群众多了,许多不文明的现象也随之而入,有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有进来遛狗的,还有公然破坏健身设施的。看到这种情景曲中的师生很心痛,但他们没有指责、没有把周围群众拒之门外。在郭簃的倡导下,曲中师生经常到操场去,见到脏东西就收拾,看到垃圾捡起来。时间一长,他们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群众。现在的操场很少有不文明的现象发生。

第三个层次是做一个卓越的曲中人,应该是校内和校外一个样,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了。郭校长认为,人最高的品质就是真诚,表里如一。

这几个标准达到了,并且在这种道德和人生的基础上又会促使学生在学好文化课基础上,更好的做人。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除此之外,为了让校园充满激情,让孩子们体验到朝气蓬勃的校园生活学习气氛。曲沃中学首创了每天早上进行的高密度跑操。清晨5点半,体育场里。学生们几十个严整的方队在这里进行着高密度跑操的训练。口号声此起彼伏,跑步声整齐划一,每位学生右手捧课本,神情专注,激情飞扬。跑步之前嘹亮的朗读声,跑步之时的呐喊声,使整个校园里激情澎湃。置身其中令人热血沸腾。”师生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暗想,这种把基础教育与责任教育相结合,又把基础教育提升到培养学生品德的教学理念,不正是把基础教育的精髓吗!

 

集三千敬爱于一身

与郭簃的聊天是一种享受,时间仿佛过得很快。郭簃既是校长,又是思想文化学者,同时还是语文特级教师,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对教育的思索凸现出其丰富的知识底蕴。不难想像,作为一个学生听郭老师上课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

我们走在校园里,不时能见到学生亲切的与郭簃打招呼。学生见到他,即使在远处,都会迎上前大声的问候:“郭老师好!”郭校长也会满脸微笑地回报以亲切地问候。看到有学生在校园学习,郭老师便上去问上一两句学习的事,学生们也都像他的孩子般自然地回答。不经意间,郭簃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以及学生们对他们老师的尊敬,一个和谐的师生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发自内心的爱拉近了他与学生的关系。想到这里曾是古代的书院,不免又会令人想到古代中国人对师生关系的一句描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郭簃像父亲爱孩子一样爱护着每一个学生,他将收获的也会是曲沃中学3000多学生对他的敬爱。

 “毫不夸张,在曲沃中学,对校园最熟悉的就非我莫属了。”他的得意之情毫不掩饰。“校园里各处条幅、标语,包括卫生间在内,都是我亲自拟写的。工作间歇,我也爱出来走走,有些什么问题都变得豁然开朗了;傍晚学生都走了,我喜欢在安静的校园里散步,我熟悉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这么美的校园,走在里面是一种难得的享受啊!

在学校科技楼里,像“英雄出少年扬鞭策马河山万里建功业,才俊满曲中挥毫泼墨青春十载展宏图”这样的为学生高考励志的对联放眼可见,所有的对联均出自郭簃之手,从他调入曲沃中学至今,每年两幅,从未间断。对联的工整反映出他的才气,而其内容和写对联的行动本身,又显示出他对曲沃中学所倾注出来的爱,我想如果郭簃不爱这个学校,也不会做出那么多能让人一看到就会产生感同身受的对联。

带着梦想,感恩回望

离开曲沃中学,我们沿着贡院回廊往外走。三阶石梯,依依迈下,郭簃告诉我,石阶是文物,是古代贡院所用,倘若进入贡院,必须迈过这三阶,意喻连升三级。

郭簃说:“这个回廊是学生毕业回廊,我要求每个毕业生穿过回廊后,都要回头望一望,这一望让学生明白自己三年所走的路程,也回想一下三年所学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这一望充满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学生对学校的留恋。回廊的石阶连着学校的大门,当踏着石阶走出学校大门时也就意味学生将带着文化与素质通向社会,这是一条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阶梯。学生怀生涯规划,带着创业意识,带着一个梦———创业的欲望和冲动走向社会。因为他们明白,只要拥有梦想,便不会输。

穿过回廊时,我也回望了一下,景色变得更加肃穆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字仿佛活了,郭簃的那种基础与责任的理念牢牢的在我的大脑里扎根。郭簃校长不愧称作老师,他为学生授业解惑,他为学生奠定人生的基础。突然间想起桂林桂山书院的一副对联, “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风独秀,登来颠顶莫辞劳。”

 

后记

既见君子,何不乐、何其忧

车子走在山西省的黄土塬上,窗外飞扬的黄土让我再次理解朴实的意思。曲沃,春秋晋国的都城,素有“天府雄风、三晋重地”。千百年来文化的沉淀,千百年后的文化传承,不都需要基础吗?郭簃校长的诠释的基础教育是那么朴实且耐人寻味。

大脑中还在萦绕着郭校长对我说的那首出自《诗经·唐风》关于曲沃历史的《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噗,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像诗中的心情描写一样,认识郭簃这样有见解的教育工作者,有什么理由不让我高兴呢?

人物档案:

郭簃,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现任山西省重点学校曲沃中学校长,生于19554月,原籍山西省汾西县和平镇申村;

197212月参加工作,在汾西和平镇申村中学任教;

197610月至19788月在汾西古君高中任教;

19788月至19791月在汾西一中任教;

19791月至19817月在山西师大学习,毕业后,19819月至20008月任教于汾西一中,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

20008月调任山西省曲沃中学担任校长职务至今;

2000-2004年连续5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先进教育工作者,市、县级功勋校长;

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临汾市“十佳校长”。 

                                     责编:司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