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东平湖读月楼
东平湖读月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068
  • 关注人气:63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小安山(上)

(2012-04-03 20:05:48)
标签:

丁永林

梁山人

东平湖读月楼

小安山镇

史迹

开发

旅游

分类: 关注梁山

行走小安山(上)

 

● 丁永林

 

行走小安山(上)

    前段时间,我受梁山县小安山镇党委、政府委托,对小安山镇辖区部分史迹进行了考证,故成《小安山镇史迹斟考》一文,于3月30日应邀回梁山汇报,4月2日回到泰安。

    这次梁山之行,所见所闻,感慨良多,有记录在案之必要。因主题很明确——瞄定小安山,就权作《行走小安山》吧。

 

良好的开端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梁山县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实施安民山封山仅采的通告》,发布日期为2012年3月5日,宣布对自即日起“全面停止对安民山(包括石料和粘土)一切开采、运输等活动”,严禁在安民山及山体周围“上坟烧纸、野炊、吸烟、烧荒、燃放鞭炮、焚烧垃圾等违规用火用火行为”、“倾倒垃圾(含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排放污水、堆放污染物”和“搭建建筑物和构筑物”,明确在安民山封山保护管理期间,“由小安山镇人民政府负责山体的绿化美化和文物保护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挠其工作的正常进行。

    封山通告的发布,揭示着小安山保护性开发正式纳入政府行为。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老县长的忧虑和新书记的果断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梁山县老县长韩同成写给梁山县委书记书记田卫东的亲笔信和田书记亲笔批示,成为小安山保护性开发正式纳入政府行为的原由。

    韩同成老县长的信表现出对小安山这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山之现状的深切忧虑,田书记及时果断的批示,彰显了梁山县新一届班子勇担人民重托和“马上就办”的务实作风。

    我作为梁山游子,由衷地为梁山县新、老领导心系人民的拳拳之心鼓与呼!

 

小安山未列入风景名胜区的原由

 

    在《山东省梁山地名志》中,小安山未被列入风景名胜区,对其介绍在“地理实体”中,也没有单独详细介绍,其位置在“列表”中。

    为什么?这与小安山所在位置有关。

    正如我在《小安山镇史迹斟考》中所说,自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大决于河南兰考铜瓦厢,改走现河道以来,梁山一带成了黄河的自然滞洪区,虽是这里居民的灾难,但对减轻黄河下游洪水威胁、保障堤防安全发挥着显著作用,所以,新中国伊始就将这里确定为黄河自然滞洪区,并实施了工程措施予以管理,至1958年讯前,总面积943平方公里,涉及东平、梁山、汶上、郓城4县。时小安山和梁山县城均在这个蓄(滞)洪区中。

    1958年7月,黄河发生花园口站22300秒立方米的大洪水,东平湖蓄(滞)洪区第一滞洪区自然滞洪,经沿滞洪区党政军民全力以赴才没有突破防线进入第二滞洪区。为尽早解决特大洪水对下游堤防的威胁,山东省于1958年7月26日报送并经国务院批准修建东平湖水库。

    为保护梁山县城、减少淹没损失,东平湖水库在原滞洪区的基础上,从国那里向南到金线岭堤的司垓新修一大堤作为水库围坝西坝段,总面积由原943平方公里减到632平方公里,比原第一、第二滞洪区总淹没面积减少了1/3。但是,今小安山连同小安山镇辖区仍被截入其中。

    随着黄河大规模的防洪建设,特别是上游大型水库的建设完成,东平湖水库的防洪运用几率大大减少,国家对库区管理理念随之转变,今小安山镇所在的二级湖区始确定为“基本农田”予以保护,小安山的保护性开发才成为可能。

    我之所以说这些话,是想提醒人们,把精力用在从现在起如何与政府密切配合上,而不要追究“过去”。

 

小安山的地理位置

 

    小安山位于梁山县城东北7公里处,为东平湖水库二级湖内孤立的山峰,山体基本呈圆形,直径0.8—1.2公里,南北径梢大,面积约1平方公里,主峰位于山体东南部,海拔高度157.4米,山体中上部无植被,山麓地带则植被丰富。

    现在让我们从不同距离和角度,领略一下小安山的风姿——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站在梁山上看到的小安山。从这幅在梁山上看到的小安山照片中,我们可看到梁山和小安山之间南北走向的东平湖水库西围坝,和小安山北麓到东平湖水库西围坝之间的那条隔堤。后者是1958年东平湖水库初建时为了把水库建成“蓄水、发电、养殖、旅游”的蓄水兴利型水库而修筑的,全长2200米,作为梁山县渔港码头的避风港。1963年国家确定“东平湖水库近期运用,以防洪为主,暂不蓄水兴利”后,小安山隔堤改为移民撤退公路,一旦蓄洪,小安山可为移民临时安置点,发挥原“安民”的作用。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从梁山风景委办公楼看到的小安山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从从东平湖水库西围坝看到的小安山。

 

行走小安山(上)

    这是从卫星上航拍的小安山。从这幅卫星航拍的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出目前小安山山体走势、现状和周遍的建筑情况,为小安山保护、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小安山文化旅游实地考察暨论证会

 

    为切实实施小安山的保护性开发,小安山镇党委、政府雷厉风行,兵分两路,强力、切实推进。

    为了尽快得到国家顺利立项,耿树民书记乘去北京招商之机,亲自选定权威规划设计单位;钱华军镇长坐镇协调,高启红副书记专职运筹规划前的史迹研讨会,为小安山的保护性开发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月31日上午,“小安山文化旅游实地考察暨论证会”在小安山镇政府会议室如期举行,参加研讨会人员精干而权威:

     小安山的保护性开发建议者、老县长韩同成;

    梁山电视台台长刘勇,梁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孟雷;

    梁山县水浒研究院院长张玉生;

    梁山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继保;

    梁山一中副校长李明;

    文物专家、县社原副社长崔曰印;

    我是以梁山县文史研究员身份应邀专门从泰安赶来参加会议的。

    大家为参加这次会议均做了充分的准备。梁山县政协文史委主任李孟雷提供了史料记载的小安山相关资料《小安山史话》;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继保站在宣传推动角度提供了《小安山旅游资源概览》;梁山县水浒研究院院长张玉生提供了由他主编的《水浒文化研究》登载小安山资料的相关杂志;我则站在具体保护性开发的角度提供了2万字的论文《小安山镇史迹斟考》;等。

    会议由小安山镇党委副书记、小安山保护性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高启红主持,小安山镇镇长钱华军做了重要讲话。

    老县长韩同成建议会议议程,并作动员发言。我首先站在具体保护性开发性角度,对小安山部分遗迹作了口头发言;小安山镇邀请的地方老人对已经破坏了的小安山史迹进行了回忆;梁山电视台台长刘勇就小安山的可持续性开发高度,包括融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文物专家、县社原副社长崔曰印则站在文物保护角度提出“主动性保护”建议;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李继保站在新闻的角度谈了宣传对小安山保护性开发推动作用,并通报了已经进行了的工作,等。大家顺次踊跃发言,气氛祥和而中肯。

    最后,老县长韩同成做总结性发言,特别是小安山保护性开发应纳入全县的旅游开发范围,领导小组应以县风景委牵头,资金上应由政府投资启动,等,为小安山保护性开发提出了极具操做性的路子。

    下面展示一组“小安山保护性开发规划前史迹研讨会”剪影——

 

行走小安山(上)

行走小安山(上)


行走小安山(上)


行走小安山(上)


行走小安山(上)

 

 

 

 

 

 

戴村坝史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