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读王母池

(2009-08-02 21:28:49)
标签:

丁永林

梁山人

东平湖读月楼

泰安名胜

王母池

文化

分类: 走近泰安

初读王母池

 

● 丁永林

 

    这个双休日,去王母池看了看。

    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山、城结合部的中溪谷口,座落于飞虬岭下,东傍梳洗河,北临虎山水库,属于泰山名胜带的“丽区”。

    一下出租车,沿碎石铺就的小道迤俪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人们争相在一个长方形“井”边汲水的场面。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都知道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水。泰山水到底美在哪里呢?

    据资料介绍,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岩层上裂隙泉分布甚广,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炭岩岩层向北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处出露成泉。自然,泰山及其周围,泉水汩汩,星罗棋布。

    检测资料显示,每升泰山水含铁小于0.05毫克、锰0.05毫克、铜0.02毫克、氯化物20.96毫克、硫酸盐32.20毫克、亚硝酸氮0.001毫克、硝酸氮2.40毫克、氟化物0.10毫克;硬度5.44度;PH值6.3,比平原低1.3;含氧量6.4毫克,呈弱酸性。这种高氧、洁净、低硬度的优质矿泉水,非常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怪不得被古人称之为“泰山神水”。

    那么,为什么这附近的泉水特别有“人旺”?汲水的人告诉我,这里的泉水和王母池的水是一“脉”——原来人们是期盼些许“仙气”,哈。

    向东不远,即到了王母池。广义上的王母池实际上是一座道观,本名瑶池,俗称王母池,传说为西王母居住的地方,因为王母为群仙之首,所以古代又称群玉庵。它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座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最前院是王母池,中间是群玉庵,后院为七真祠。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一跨入山门,一个小巧的水池横在眼前。这小池东西长仅7.3米,南北宽不过3.45米,中间有一小石桥跨水池南北,这就是真王母池了。别看王母池的面积不大,它却是泰山上寺庙中年代最久远、保留最完好水池,池水青碧,水中倒影迷离,金鱼闲游水中,令人心旷神怡。

    跨池小桥上的石兽已经历经磨难,可是仍然不失古雅之风。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王母池至今保留完好,是因为与王母泉相通,王母泉水汇集于此,而王母泉一年到头细流涓涓,不随着季节出现暴涨或者断流之故。

    王母泉是泰山三大名泉之一,正是因为这里有好泉水的缘故,王母池才建在这里的吧。

    平时,这王母泉一直被两扇铁门封闭着,我们一到,这里的工作人员恰巧来打开铁门汲水,被我的照相机及时看到并记录下来。看到这珍贵的一刻,周围的游客都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真有福!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跨桥拾级而上,便是中院。北为正殿三间,中间供奉的是王母娘娘,东间供奉的是九天玄女娘娘,西间供奉的是太阴娘娘。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正殿廊柱楹联云:

    上联:宴设瑶池再庆仙龄之会;

    下联:罇开玉液重酬圣寿之期。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院中有一塔式铜香炉,别具一格,特别吸引游客眼球。

 

初读王母池

 

    东配殿三间,中间向东延伸一亭,内悬“观澜亭”匾,可惜没有拍下照片。西配殿三间,叫“药王殿”。殿前老梅丛茂,虬松盘曲,奇石挺立,古碣卓树。

 

初读王母池

 

    说起王母,即“西王母”,民间称为“王母娘娘”,传说是玉皇大帝的正太太。全国著名的王母祠有山西阳城王屋山的王母洞、贵州贞丰王母塘、西藏冈底斯山的王母瑶池和泰山的这一王母池。

    王母娘娘是先秦以来流传比较广泛的神话人物,在《山海经》、《汉书》等史书上都有记载,其中,王母大摆蟠桃盛会,宴请群仙食用长生不老仙桃的故事和《西游记》中孙悟空偷吃王母仙桃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

    王母娘娘的神话故事,除了神话自身的价值之外,还涉及到中国上古史、原始文化、宗教等方面的问题,细究起来实难说清。这里仅说说“王母池拴娃娃”的习俗吧。

    拴娃娃,又称“拴喜”、“拴孩儿”、“抱孩子”,是流行山东各地的一种迷信祈子活动,一般在碧霞宫、白衣庵、张仙庙中举行。泰山王母池因在山脚下,朝香的人易到,遂使王母娘娘也担任了这一项职责。

    拴娃娃的女人到王母殿中,向道士交过喜钱,祝祷之后,从供桌上陈列着的许多泥娃娃中拣选一个,交给道士,道士颂过祝词,取红线系铜制钱一枚,挂泥娃娃脖子上,持娃娃,用其项上铜钱碰响桌上铜罄,为未来的娃娃起一个吉庆的乳名,然后将泥娃娃交给祈子的人,嘱咐她回家藏娃娃于卧房某处,俗传这样便可顺利得子。

    现在,科学知识普及,人们破除了祈子的迷信,但仍有许多人为了讨吉庆,为了让道士为未来的孩子命名,仍然到王母池来拴娃娃。旧时拴娃娃只拴男孩,近年人们入庙拴娃娃,道士先问:拴男孩,拴女孩?

    旅游的人围观古老的仪式,人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在浏览泰山诸景点途中,许多卖纪念品的货摊上都有用泥或用石膏做成的可爱的小娃娃,原来都是供拴娃娃用的。

    过王母殿东侧的穿堂耳房便是后院。北为“七真殿”,殿南有“悦仙亭”。

    关于“七真殿”,著名作家李健吾在他的名作《雨中登泰山》中有这样一段话:“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象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这里描写的就是被称为海内名塑的明代“七真塑像”。

 

初读王母池

 

    “悦仙亭”俗称“会仙亭”,传为王母娘娘约会群仙说法的地方。亭是四角四柱万亭,下有坐凳栏杆。在这里小憩片刻,沾一沾王母娘娘的仙气,自有 “风送山泉入耳清,尘器一洗无何有”的超凡脱俗之感油然而生。

    “悦仙亭”内原有清同治时泰安知府何毓福题匾:瑶池小醉几经年,金碧楼台见不鲜,偶踏闲云来岱麓,翻疑此地会群山。会群仙将进酒。半缕斜阳挂杨柳。风送山泉入耳清,尘器一洗无何有。心超何地不蓬莱,斯世何代无仙才?壶中天地杯中月,吸到心胸万石开。

    该匾今已被移到观澜亭内。

 

初读王母池 

 

    在后门出王母池时,回首发现了一棵古柏,单看树身就知道它的久远,已成为地地道道的“神树”——那就合个影吧!

 

初读王母池

 

初读王母池

 

    由于自然沧桑和历代战火破坏,泰山王母池已不知经过多少次重修,据1995年农历9月9日立于王母池山门内东侧的这块《重修王母池碑》才知道,现在的模样是1995年重修的。该碑通高265厘米,宽79厘米。碑首高80厘米,宽84厘米,凤饰。额篆“重修王母池碑”2行6字,阳刻,字径11厘米。碑身高185厘米,其正面刻文17行,满行45字,凡328字,字径2.5厘米,楷书。碑背面刻赞助者姓名四列,计42人。

 

初读王母池

 

    那么,就以这块石碑碑文权作这篇游记的结尾吧:

    重修王母池碑

    泰山管委宗教科科长姜丰荣撰文

    泰山南麓有道观曰王母池,唐以前称群玉庵,原岱岳观之一隅,传为西王母发祥地。其地负山面城,左倚绝涧,右逼老君堂,松柏封阁,流水潺潺,有泉泓澄,大旱不涸,诚云山之都会,烟霞之窟宅也。其始建无考,魏曹植有“驱风游四海,东过王母庐”之句;宋李谔《瑶池记》称“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人修奉香火,以迎西王母”,知其来久矣。唐高宗有事泰山,分岱岳观为二,其西改祀老子,武后赐名“白鹤观”,俗称老君堂,其东之王母殿仍祀西王母,自高宗以下六帝一后修斋建醮咸于此。清末以降,战乱频仍,殿宇颓圮,己丑后虽几经葺治,终因经费不给,未能遍举。丙午至丙辰岁,再遭劫难,神像荡然,道士离散,庙貌萧索,香火顿绝,见者无不恻然。时逢戊午以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癸酉八月,王母池正式恢复宗教活动,成立坤道院,遂邀刁宇松、刁宇峰住座。锄理荒废,爰立规矩,同心同德,共秉虔诚,以集资修庙为己任。赖十方善信及海内外名流大德同仁鼎力资助,鸠工庀材,日有所营,月有所构,不数月而废者复兴,坏者复成,器用之宜有者咸备,斋宿退休悉皆有所,告竣于甲戌七月。凡增建斋堂库房各两楹,重修东过厅三间,改建旃房十三间,塑王母、斗母、慈航、灵官神像各一铺,凡殿宇、神像乃至榜题之属,悉皆彩绘。巍巍宏构,顿复原貌,信教善士祈祷有依,游人耳目为之一新,真盛德之事也。故凡庙以灵而著,以人而盛,不有创者何以兴,不有继者何以盛,其无量功德流传百世,冀后之乐善者相继于无已也。是为记。赞助者俱勒碑阴。

    泰山王母池住持人、华山派第二十五代刁宇松暨全体道众立石。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题额并书丹。

    泰安化马湾石刻厂张秀森等刊石。

    公元一九九五年岁次乙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佳辰立。

 

 

 

 

 

 

 

初读王母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提辖
后一篇:泰山王母池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