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梁山地名之争看北五乡回归

(2007-12-03 16:48:33)
标签:

丁永林

梁山人

东平湖

读月楼

水泊梁山

梁山景区

古迹

分类: 关注梁山

 从梁山地名之争北五乡回归

汤军

 

    “北五乡”即原梁山县境内北部的银山、班店、岱庙、商老庄和大安山五个乡镇,东平湖、腊山、六工山在这五乡镇的管辖范围之内。根据山东省政府于1985批复的《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包括东平湖“水泊”景区和梁山景区。1985年底,“北五乡”被划归东平县管辖,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也被一分为二,陷入“山水两重天”的尴尬局面。

    2006年6月份以来,“梁山”地名之争在社会上闹得纷纷扬扬,至今以梁山方面的法律胜诉而告一段落,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一、水浒旅游突发“梁山”地名之争,

梁山方面一审胜诉

 

    去年6月份以来,东平县“梁山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对外宣传中将腊山改称为“前梁山”,将六工山改称为“北梁山”,将东平湖改称为“梁山泊”。

    这一行为,在省内外旅游界掀起一场波澜,更是引起了梁山方面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侵犯梁山地名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这一事件,央视《今日说法》栏目、山东卫视维权栏目、齐鲁电视台新闻栏目和齐鲁晚报等诸多大媒体都争相报道,更是扩大了这一事件的影响力。

    据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东平县的该旅游公司实施所谓的“更名战略”,意在借“梁山”之名提高自身旅游区的知名度。

    山东省民政厅对此专门出台了《关于山东省梁山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对外旅游宣传中地名使用问题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山东梁山泊旅游开发公司对其开发项目所进行的广告宣传,在涉及地名的表述时,使用了“前梁山”、“北梁山”等未经政府批准公布的非标准地名,与《地名管理条例》和《山东省地名管理办法》关于地名使用的规定相违背,因此,必须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地名的法律规定,予以纠正。”

    为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梁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选择了法律维权的路子,于2006年10月16日在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完成立案。今年2月26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东平方面的管辖权异议,维持在济宁中院开庭审理的裁定。

    今年3月27日,济宁中院开庭审理了此案,原告、被告双方就“原告身份是否合法”、“两被告行为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原告诉讼请求被告赔偿150万元是否合理”三个焦点问题进行了举证和激烈的辩论。

    今年7月23日,济宁中院作出一审判决,要求被告“梁山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立即停止使用“前梁山”、“北梁山”、“梁山泊”名称进行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停止使用带有“梁山”字样的企业名称,赔偿原告梁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梁山县旅游总公司因侵权所受到的经济损失包括诉讼合理支出共计50万元。

    随后,东平这家旅游公司表示将上诉,梁山旅游部门则表示奉陪到底。9月上旬,省旅游局召开水浒旅游区域发展座谈会,要求各水浒旅游相关县市加强联合,相互宣传,避免同质竞争,将“梁山”地名之争划上句号。

 

二、“水泊梁山”亟待整合,

地名之争呼唤整合

 

    “梁山”地名之争虽然逐渐平息,但这一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强烈轰动及对梁山人民的伤害却久久难以平息,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一)“水泊梁山”本应为一个整体。“水泊”和“梁山”与其它水浒旅游景区相比,它们的关系最为密切,情况最为特殊,本为同一整体,亟需合二为一。

    第一,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水泊梁山”这个词就是一个整体,就是指当年梁山好汉们聚义的地方,是今天的梁山这座名山,山是主体,水是修饰,舒同先生在梁山石壁上挥毫书写 “水泊梁山”就是一个证明。

    第二,从全省旅游规划来看,省政府早于1985年就批复了《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水泊”景区和“梁山”景区统称“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

    第三,从目前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梁山风景区旅游面貌的一大遗憾就是有山无水,难以再现水浒意境,给游客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为发展旅游应再现山水沧桑。

    第四,从地域的角度来看,“水泊”和“梁山”相距仅20公里,具备作为一个整体的现实条件。

    (二)“梁山”地名之争呼唤“水泊”和“梁山”的尽快整合。这次地名之争的起因是东平该旅游公司的更名行为,它想借梁山之名来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动机是不正确的,其行为是违法的,但这也恰恰反映了它想成为“梁山”、利用“梁山”品牌的迫切愿望和要求,以及现行行政区划的弊端。

    然而,东平湖及腊山诸峰毕竟不属梁山县范围,不可随意借“梁山”之名来宣传造势,获取利益。即便是他们想通过正当的程序申请政府部门批准他们更名,也会因东平湖及腊山诸峰不在梁山范围之内而受到严重制约。试想一下,如果腊山也称梁山,那么游客将怎么分出哪个是当年梁山好汉的大本营。这也正如“泰安市”不能称为“黄山市”,因为其行政区划内有的是“泰山”而不是“黄山”。

    为了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县域经济,东平湖和腊山主峰可打“水浒牌”,但不可打“梁山牌”,除非将“北五乡”划归梁山,将“水泊”和“梁山”统一在同一县级行政区划内。

 

三、整合重在形成发展合力,

将“北五乡”划归梁山为最佳选择

 

    且不论“北五乡”离梁山县行政中心较近,历史上就属于梁山县,当地民众至今仍有浓厚的怀旧情节,但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角度来讲,将“北五乡”划归梁山也十分必要。

    整合“水泊”与“梁山”意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发展合力,需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而将“北五乡”划归梁山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可行性和执行力,是整合的最佳选择。

    首先,从专家建议来看。许多专家曾建议成立一个梁山市,把梁山周围的各水浒旅游景区统管起来,才能将水浒旅游凝聚成一个整体,发挥出规模优势。北京交通大学旅游系主任王衍用教授曾指出,梁山和腊山、东平湖同属一个历史和文化单元,只有统一在梁山县的管理之下,才能有效发挥它们的旅游、黄河治水、南水北调等功能。在将水浒旅游四县合为一市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将东平湖和腊山所属的“北五乡”划归梁山管辖切实可行。

    其次,从合作的经验教训来看。为加强合作,联手做大做强水浒旅游品牌,梁山曾与东平湖、腊山多次探讨联合发展问题,并于2003年2月参加了水浒旅游四地梁山、郓城、阳谷、东平联谊会,在统一整合、统一包装、统一售票、联合宣传、相互推介等方面达成了一些合作意项,但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执行措施,合作也没有向纵深层次发展,多次的联合计划皆不了了之。

    第三,从深层次合作的需要来看。省、市旅游主管部门曾拿出促进水浒旅游联合的意见措施,梁山与东平两地也积极地进行了合作尝试,但合作不能仅停留在同打水浒牌、统一宣传包装、相互学习借鉴方面,还需向捆绑销售、统一售票、实现共赢方面深入。只有将各地的利益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水泊”和“梁山”才能真正地抱成一团,共谋发展,才能像大型集团公司那样,形成强大的品牌,引爆水浒旅游市场。而若要实现捆绑销售、统一售票、共赢利益,必须统一经营管理。只有同属一个县市,同属一个景区,才能统一经营管理。

    因此,将“北五乡”划归梁山管辖,还原“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是整合最佳的途径,是必然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