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35)——小关庙老街六十年变迁(一)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方轶闻 |
古称一个花甲,这对于古老的成都而言,的确亦算不得什么.但是我,生活在成都却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六十年:人类社会在如火如荼的变革;城市建设,正以摧枯拉朽之势神话般的更新;现代科技,已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生活内容和追赶时尚的生活方式.真的,生活在这崭新而又古老,陌生而又熟悉的土地上,有时候,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整理整理情绪问自己:咱们生活的这座城市,仍是我过去曾经生活的成都吗?我们,是否还是我们一路走过来的我们自己?
于是,有人对我讲:“你们这代人真是有眼福,目睹了新旧两个版本的成都.”细细想来这话还真有些道理.我在成都出生,在成都成长,不经意,斗转星移就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的童年、少年,以及青年时代,都是在农耕时代的这座古老而发展极其缓慢的城市里度过.而如今,还是这块土地,早已是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时尚大都会.凭你讲,两相比较,能说不是新旧两个版本吗?
“咋个莫得!小关庙就座落在街对面的富德里嘛.”富德里是一个偌大的门庭,青砖砌就的深墙,门洞内又分门洞,门洞套着门洞子.院内种植着幽郁芬芳的花草,古朴考究的窗棂上,镶着五彩斑烂的花玻璃.典雅别致的环境,让人肃然油发思幽之情.母亲还讲:小关庙内供奉着的是关羽之子——关平的塑像.其规模不大,塑像是镶嵌在墙壁上的.不过,前些日子已经让人拆去了.
我家座落在小关庙街中段的一户大院内.站在大门前,左边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临街吊脚楼.一楼一底,木质穿斗屋,小青瓦盖顶.右边,对面是一排小青瓦平房.紧靠我家这边,是低低的青砖围墙,间隔着两三户大院的门洞.风吹大树,落叶会飘落在围墙外.整条街道长不过300米,宽约莫十来步,房屋建筑呈左高右低的格局.我习惯将左边的街口称街头,右边的街口称街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