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古代造福地方的名人建造的纪念牌坊
成都街巷系列(23)——改造前的花牌坊街(一)
说起成都西门花牌坊的来历,要上溯到明朝开元。
相传朱元璋为振邦兴国开科取士罗织人才。居住在成都市西门一条街上的穷秀才花如春,自幼寒窗苦读为了求取功名,历次上县、府应考,均名落孙山,便灰心丧气,意志消沉。一日他在茶铺吃闲茶,见一叫化婆伸手行乞,心生怜悯之心,遂将身上仅有的五文钱送与她买馒头充饥。叫化婆随即谢过他,说,你是将相之才,可要努力考取功名。
花如春受到叫化婆的激励,便重拾书卷,日夜攻读。一天夜里,他读书困倦在几案上趴着睡着了,梦中见叫化婆点化他:“今科题目,不出春秋。”到了秋闱京考,花如春赴南京应试,一看试卷,试题果在《春秋》范围内,便提笔挥就一篇恤民安国的锦绣政论类文章,深得主考官赞赏,呈上朱元璋御览,龙心大悦,钦点花如春状元,并批示花如春打马游街,以显示皇恩浩荡。
花如春在回川省亲期间,深入百姓之中,了解百姓疾苦,上奏朝廷减轻赋税徭役,劝导农耕惜民等治国安邦之策,深得朱元璋嘉许并施行之,取得非凡效绩。鉴于花如春功劳赫然,成都府尹上奏朱元璋修建一花姓牌坊,彰显花如春,朱元璋准奏。牌坊建成后,百姓都简称为“花牌坊”后来逐渐形成的街道也因而得名,一直流传下来。
至民国后期,这颂扬功德的牌坊却未能阻止世风日下,这里兴办了多家娼寮,成了众多“花”街之一。一位故老告诉我,抗战时,倭寇狂炸成都,为“跑警报”,有时一天数次,最多时九次。城门洞窄,出城路少,由于拥挤,踩死了人,于是,拆除了城门洞,挖开几处城墙缺口,花牌坊矗立街心也被拆除,以致小一辈的成都人,
就只有耳闻,未能目睹了。还有另一种版本的说法:当年打下的日本飞机要从街上拉过,石牌坊挡在街中间碍事,才被拆除。多年后我在大慈寺的博物馆玻柜中,看见一幅成都清代地图,图上,西门外街中有四柱石牌坊,这也许就是它的遗迹吧。街名因此沿袭未改,可是却因倭寇的侵略罪恶,破坏了这条街道上悠久的历史文物。
下篇再说花牌坊街解放初期的轶事传闻。


贴几张古代牌坊建筑图照 供博友鉴赏

皇恩浩荡 彰显福泽
造福一方 百姓景仰

历史厚重 融入山水

古色古香 凭添景观
青石建造 千年永固

颂扬古贤 永世铭记

世事变迁 牌坊依旧

明代风格 建筑考究
古镇遗迹
千古流芳

焦板儿谢谢博友赏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