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巷系列(8)——龙王庙街与邱家祠堂(上)

标签:
杂谈 |
分类: 地方轶闻 |
那种青砖灰瓦、泥木结构的大院房,也似乎被水泥瓷砖所湮没,老街慢慢成为了一种稀有资源,当我们再次走进这些古老的街道时,一种久违了的宁静和悠闲感深深吸引了我们,而老街上寻常人家的幸福生活似乎也更加自然,更为亲切。这些老街不知道何时就会离我们而去,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带走整整一代人的记忆。
龙王庙这条老街,老成都人把“王”字读作“汪”音。它呈东西向,东与耿家巷、下莲池街呈丁字形相交,斜对着红石柱街,西接红星路四段(原来的南打金街),斜对着督院街。这条街实际上由并行的两条街组成,靠北的一条叫做龙王庙正街,靠南的一条叫做龙王庙南街。原来两条街中间是一条河,是老成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条人工河——金河。以前龙王庙正街还要长,穿过耿家巷、下莲池街向东延伸,后来扩建这两条街把它截断了。
接着有一棵大梧桐树,树下有一个卖火巴红苕的,左边就是薛家祠。薛家公馆不远是77号门牌的江公馆,然后是41号公馆——
一座很有些来历和故事的邱家祠堂。
李师傅果然很晓得院里和街上过去的情形。他们家是1964年搬进这邱家祠大院里来的,他说,那时大院里面的房子两边都是木裙板、木窗门,上面雕满历史、戏剧故事,什么《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及“十二阴曹地府”等古建筑木雕塑。
新都、金堂、德阳四地,他们特地在成都买地修建了这座祠堂,以光宗耀祖、福荫子孙。祠堂所供祖先有唐代诗人丘为(丘与邱为异体字)、南梁文学家丘迟以及元代道教真人邱处机等。
祭祀之时,锣鼓喧天,爆炮齐鸣,香烟缭绕,人头攒动。每到这个时候整个龙王庙正街就数邱家祠堂最热闹。大院最里头是正厅,供奉着邱家祖先的牌位,院坝正中间有个水池子,进去拜祖都是走池子两边。侧面的耿家巷那边曾有一处院房,最早是邱家祠堂的大厨房,因为每年来祠堂参加清明会的族人多达二三百人,要开饭,都是在大厨房做。成都解放之后,这个祠堂里邱氏祭祖的活动才逐渐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