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官堂羊肉汤怀旧(上)

标签:
杂谈 |
记忆中的感觉就是两个字——破旧。街道是,房子是,穿戴是,就连家中的锅儿碗盏、铺笼帐被、家常细碎,统统都是,没有半点色彩,如此的清贫单调。当时家住在一条叫“宋公桥”的小街,距离三官堂很近。每天到河心村去,要路过锦江下游尾端河边的三官堂。
看上去杂乱得很,即便要走进一家门面,都得侧着身子进出,几乎没有回旋的余地。不过,这里卖的东西很相因*,不少人愿意常常跑去,像淘着宝贝似的带回几件去向人夸耀。
“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旧时风俗下元节当天,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这里既然有专门供奉天、地、水府的原君,所以地名也就称为“三官堂”了。
可是这三官堂周围的景观却跟这名字很不相称。街道房屋是如此的破旧,就说顺江路吧,在河沿边上有一排树,树上钉着长钉系着麻绳,一溜挂着衣服、围巾什么的,站远了瞧,花花绿绿煞是好看,走过去才发现它跟三官堂一样破旧。那时我认识一个朋友在哪儿卖东西,顺便也倒腾些旧书文具什么的。有次我去找他,就在他的小铺吃饭,来二两跟斗酒*,一碟花生米,一小盘回锅肉,还有一碗素菜汤,就算是很丰盛的午餐了。现在看来也没什么稀奇的,那年头生活寒酸单调,收入微薄,
每每回来总从三官堂过,边走边逛,合适就买下点什么东西,以后有赚头又把它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