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油灯灯具可算是古董了

闲话老成都当年的油灯
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老成都一般人家晚上照明用的还是油灯。为了节约灯油,
许多人家早早就上床睡觉,那时到晚上八九点钟,就算是夜深人静了。
一般的油灯由托盘和灯碗两个部分组成,也有将这两个部分合二为一的。灯的托盘有一个比较宽大的底座,上面是一个圆柱,柱端托住灯碗。灯碗有一个突出的嘴,灯芯从嘴上拖出,碗里盛油,灯芯浸在油里。灯芯大多使用灯芯草和棉纱两种。当年因为家家户户都用,虽然每户用量不大,加起来总量却也不小,因而卖灯芯草商贩也成了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个行业。
那时候的成都没有多少夜生活,一般的小商店打烊很早,只有茶铺、冷淡杯*有部分晚间营业,加上街上的小吃担子,如卖醪糟蛋的、卖汤圆的、卖酸辣挂面、担担面的,
还有一些烧腊摊子,照明用的多半是一种叫“亮油壶儿”的油灯。这是一种上了褐色釉子的陶器灯具,有三四个嘴可以放灯芯,腰上用铁器打成扣住亮油壶儿的一个柄,可以挂在梁上,也可以安插在墙壁或柱头上,茶铺里一般是挂在梁上,有三、四个亮头,一盏灯就可以照明一片了,所以“亮油壶儿”又有一个风雅的名字叫“满堂红”。烧腊摊子和那些小吃担子也有挂灯笼的,不过点蜡烛比点油灯贵,
还是用亮油壶儿的居多。
老成都一般家庭常用的油灯还有两种:一种是神龛前的“长明灯”,另一种是夏天用来灭蚊子的“蚊子灯”。
长明灯是悬挂在屋梁上的,成都人家供奉祖先和“天地君亲师”牌位,或者财神菩萨、灶君菩萨等的神龛都是设在堂屋中的。人们在屋梁上安装一个滑轮,通过滑轮,吊起一盏长明灯。每晚天黑前,家中主妇通过滑轮将灯放下,擦拭干净,添满灯油,点燃灯火,再将其拉上去,悬在半屋高处,以示敬奉祖宗,同时也给堂屋照明。
蚊子灯应该说是老成都一种精巧的发明。一般也是当时家户人家嫁女儿的陪嫁品。通常是用锡做的,形状像一个酒壶,有一个把手,对着把手开了一个喇叭形的大口,灯的上方是空的,也就是这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灯罩。夏天夜晚临睡前,
放下麻布蚊帐,点上蚊子灯,喇叭口处就亮出灯光,拿着灯在蚊帐里仔细查看,发现蚊子,就用喇叭口罩上去,由于热空气对流的作用,产生一个吸力,将蚊子吸入灯内烧死,起到蚊帐内灭蚊的作用。
油灯说到这里,还想说说一种叫“警察灯”的照明灯具。成都旧社会周善培当警察局长的时期,大街小巷都没有街灯,人们晚上出门诸多不便,如遇盗贼,很是危险,警察巡逻查夜也有阻碍。于是向百姓、商家募资,
在主要的街道边上,设立木杆,挂上特制的灯笼,罩上铁皮防雨,这种灯笼里面点的不是蜡烛,而是亮油壶儿,多少为街面上提供一些光明,这可以说是老成都最早的街灯了。由于是周善培办警察时候兴起的,当时的老百姓就将其称为“警察灯”了。
没有电的时代,人们的照明方法就是如此原始,各地皆然,大同小异。老成都人使用的灯具有些地方特色,赘述于此,以搏朋友们一笑。
*冷淡杯——俗语:夜间小酒店 

贴几张各个时期的油灯图照

陶瓷小油灯

土陶油灯

铸铁油灯

陶制油灯盏

瓷器油灯盏

近代煤油灯

旧时的街灯

这样的路灯有些沧桑感

祭祀用古铜长明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