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文殊院的正殿原貌(老照片)
成都文殊院藏经楼之谜(纪实文学)
(1)
清道光年间,一个秋天的下午。
成都鼓楼北街一带,人来人往。忽然远处传来几下“道锣”声,接着一乘官轿,在一些官丁衙役护拥之下,朝着这个方向走来。轿里坐着一位翎顶辉煌的官员,大约五十上下年纪,他就是手握重兵、威震全川的提督。突然,他那炯炯有神的目光,停留在一个夹在人群中的僧衣破旧、手提竹篮的老和尚身上。提督大人停轿,将这老和尚仔细打量一番之后,马上叫道:“来人哪!”
一个身佩腰刀的侍卫,立即赶往轿前,躬身问道:
“大人有何吩咐?”
提督轻声地向他说了一句,这名侍卫立即走向手提竹篮的老和尚面前,谈了两句话,便转来复命:
“禀大人,是文殊院的。”
提督毫不犹豫地说:“转道文殊院!”
“是!”
当传令的来到文殊院的时候,全院僧众大吃一惊。特别是方丈,心头更是七上八下,不知出了什么大事。他勉强镇定心神,吩咐全院大小和尚赶快披上袈裟,来到文殊院门口,排成两行,躬身合掌,迎接这位大驾光临的提督大人。
大轿一到,即由方丈引路,带到客堂坐下。献茶之后,方丈上前两步,躬身合掌问道:“大人驾临小院,不知有何训示?”
这位大人毫不迟疑答道:“请方丈通知全院僧众,请他们一齐出来,我想见见他们。”
文殊院的和尚们,方才迎接时穿的袈裟还未脱下,听说要集合,便又一齐来到客堂,在屋檐下面一字排开,低头合掌,听候吩咐。这时方丈向提督合掌道:
“禀大人,全院僧众已经到齐。”
这提督大人一抬头,把檐下僧众逐一扫视一遍,随即问方丈:
“人未到齐吧?”
方丈赶快进言:“禀大人,全院僧众就只有这些了。”
只见提督大人稍一沉吟之后,便回头对站在身后的侍卫说:
“你到全院查看一遍,看有无遗漏。”
“喳!”
不一会,侍卫转来回话:

“禀大人,厨房里还有一个和尚在烧火做饭。”
“他?”
“回大人,就是他!”
“叫他来一下!”
“是!”
这位烧火的和尚来到客堂,排在最后一个位置上,躬身施礼说道:
“小僧参见大人。”
只见这位赫赫官威的提督,一边说“免了”,一边又仔细打量这位烧火的师傅几眼,回头对侍卫说了两句,侍卫就立即告诉方丈:
“大人今晚要在院内藏经楼上借宿,请方丈马上派人打扫!”
“是!”方丈越来越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要突然集合?为什么要清查人数?为什么要住在藏经楼上?一连串的问题,使方丈疑云窦生、越积越厚。他一面安排僧众扫楼一面想,今天这个突如其来的事件,该怎么应付。以至小沙弥来问他挂不挂蚊帐,他都没有听见。等到诸事完毕,提督己经上楼了,他才稍稍定下心来。今天总算没出事,但明天会不会出啥子事情还不知道,这事确实有点蹊跷!到底是吉是凶,还很难判断……突然,下午那位侍卫又来传唤他:
“大人有令,叫烧火大师傅楼上答话!”
“哦,是,是!”
方丈答应得飞快,疑问就越多。他想:我是方丈,一院之主,有事为什么不找我,偏偏去找他!?何况这个和尚,性情执拗,我说过他多次,他会不会在大人面前去奏我一本哦?!
当他把烧火师傅引到藏经楼下的时候,只见警卫森严,站有许多兵丁,一律佩戴腰刀,好个戒备森严的样子,不由得暗吃一惊。他把烧火师傅交给那位侍卫后,轻轻地退了出来。一路走,一路想,用一个什么办法,来打听一下这件事情的内幕?从正面去是不行的,刀光剑影,何等吓人;从经楼两边去,怎奈又有人把守;经楼后面,是一块空地,可是楼太高,恐怕听不见,但又别无他法,也就只好去试一试了!
九月的天气,已经渐渐寒冷,深夜古寺显得格外静寂。除了藏经楼上的窗口还可以看到一点灯光外,四处都是黑沉沉的。这位方丈,是一院之主,平时随意在院内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何曾尝到过今晚这般,每走一步都得环顾一下,害怕被人家瞧见的滋味哦!他从后面来到藏经楼下,倾耳细听,可是楼太高,楼上说话声音太小,简直听不清楚,有时偶尔听到一两句,什么“旋头风吹得紧啊”、什么“黑狗黄狗”之类的话,也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有时又听见一两句“阿弥陀佛”这类佛门语言,使他更加惶惑不解。
正在这个时候,忽然听见楼上人哭起来了!他马上心里一震,是在告我的状么?但仔细一听,又好像是两个人都在哭。他想,这就怪了!这位提督大人富贵荣华,样样占齐,还有什么值得哭的?道理还未想通,哭声霎时收住。他想,收得好快喃,怎么一下子就刹住了?抬头望望楼上,灯火依旧,一点异样的情景都没有。忽然楼上又笑起来了!这笑声跟哭声一样,也是刚笑开来就刹住,和一般人的哭笑大不相同。方丈带着一脑袋疑问离开了那里。不仅仅没有窃听到这件事的内幕,反而使他心头的疑虑越来越多。
下篇接着说事情的经过。

http://www.dreamtour.com.cn/images/chengdu/wsy.jpg
这是供奉文殊院历代高僧的“祖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