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田芳老师在书坛上精神抖擞、中气十足,传承了前人功夫
=========================================
风雨飘摇,身怀三宝闯江湖
——记成都评书老艺人张锡九(下)
为艺术暮年重登场 逢黑暗辞讲究可哀
在四川评书的讲坛上,张锡九苦心探索几十年,使这项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经他点拨的师弟李锡林、李勋臣,受他教诲的弟子李润明、张连波等人,都成了义绝一时、颇有影响的人物,张锡九本人被誉为“评书大王”。
晚年,他听从晚辈的规劝,息书养怡,但依然把精力投入到对这门声口艺术的提炼、整理的事务当中。
张锡九息书后,茶客听众们总觉得听书不过瘾。始而议论,继而敦请,最后又登报邀请张锡九再登评坛说书。其实脱离评书讲坛,本不是张锡九的初衷,今见听众鼓噪而来,他的心又开始向往那三尺讲台了。为答谢茶客听众的厚爱,他在“香泉居”挂出粉牌,重新登台。
“身带三宝的张锡九又讲评书了!”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吹遍了穿城九里三分的蓉城,茶客书迷们接踵而至,比肩而立,整个书场都挤得爆满了,其境况比他当年成名之时还要热闹非常,更胜一筹。
张锡九精神矍铄,一副敦厚的长者风度,娴熟的技艺不减当年。他绘声绘色地就把人们带进了艺术之宫,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细微之处,眉目传情,嘈嘈切切,令人神往;激越之处,气势澎湃,八面威风,发人振奋。一部《玉狮带》下来,老书迷、新书迷,人人交口称赞,赞扬他“宝刀不老,珍艺永存!”。
然而,时隔几天,报纸上突然登出一则张锡九的“敬辞登台”的启事。原来,在他重新登台不久,就发现在听众中有他熟悉的同行,一打听,才知道他们的听众被自己“抽了签子”而歇业了。他悔恨自己的草率登台,而使同业艺人的生活受到影响。再则,当时的警察局长找人带话,说他讲书,每夜招徕人员过众,有碍治安,要他拿出一笔治安维持费;地方恶势力又向他讨取“乡里钱”。于是,张锡九决计拆除书场,擦去粉牌,永不再说书了。
张锡九讲最后一场书的那天晚上,听众们把个“香泉居”挤得水泄不通,大多听众一直站着把书听完。讲完之后,只见张锡九端正衣襟,躬身站立,双手抱拳,恭恭敬敬地向听众作揖告别。他那白皙的脸上老泪纵横。尊敬他的听众,在台下久久地相向而立,缄默无语,一直目送着“身带三宝,无人可敌”的评书艺人,缓步踱下讲台,走出“香泉居”茶肆,消失在深夜的黑暗之中……
《全篇终》


北京评书讲台一偶(老照片)

田连元老师的家庭生活照
http://www.gz.xinhua.org/zfpd/trdq/sn/contents/xin_4231104270936171049217.jpg
贵州土家族艺人说评书《借妻》
http://ent.tom.com/uimg/2007/8/28/wangxuedan/1188270547962_27406.jpg
巴蜀评书名家李伯清,他的“散打评书”享誉成、渝两地
http://photos22.flickr.com/25794497_fb17be8661_o.jpg
他的这些讲坛形象和语言方式你还可以接受嘛?
http://pic.cqnews.net/0/01/45/52/1455253_258418.jpg
重庆评书演员吴文在“读书节”上进行评书演讲
http://photo.sohu.com/2004/01/04/30/Img217853081.jpg
评书传人法国的阿伦在演讲评书段子,有没有几分袁大师的台风?
http://www.cnr.cn/2004news/society/W020050922354920215317.jpg
袁派传人袁田的书场英姿
祝福北京奥运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