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介绍成都——几番兴废闲话“金河”(上)

(2008-06-10 06:52:40)
标签:

杂谈

金河

兴废

历史

过程

分类: 名胜古迹

                

            介绍成都——几番兴废闲话“金河”(上)

                          贴上一张戏剧木偶脸谱图片作题花,漂亮吧!

=============================================

              几番兴废闲话成都“金河”(上)

     不管是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市民,只要走进成都人民公园,便看到跨桥一弯流水,夹岸花木扶苏,游船上下如织,河水流过几道曲折的小溪,汇入两个树色花丛掩映的明湖,云影波光,为这座公园增色不少。你知道这条河的名称吗?它就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而今只剩下这小小一段的——金河。

    “金河”,是在唐初时候自成都外西引水入城,斜贯城中,然后出城汇于外东的府河,一支流至南河汇入锦江,形似衣襟,习惯上叫做“襟河”或“禁河”。至于“金河”的美称,则是明代初在它的北面修建了“藩王城”——就是皇城——才开始流传的。至今在它的上游,还有一条街叫金河街。不过如今整条的金河,除了人民公园的这一段儿外,其他都已经不见其踪影了。

     说起这金河的兴废过程,可不止一两次了哟。让我们根据史志所载,看看它的几番兴废的故事吧:

     远在唐朝,成都府尹白敏中首先开凿金河,主要为了汇纳城中的沟渠积水,使其下泄,免遭水害。但自高骈筑罗城,分江水环城而东后,城内只剩一脉小河,自城西北铁窗流入。不久唐朝灭亡,王衍继承其父王建,做了前蜀皇帝,修筑了城西夹寨大堤,引水绕到他的皇宫作御河,连通摩诃池,供其行舟享乐。从铁窗流入的一股小水,自然不被重视而渐渐的湮没而无闻了。这可以算是“金河“的一兴一废罢。

    宋朝灭蜀后,又经过大约七十年,成都知府王觌,接纳百姓请求,博访乡里父老,找到了原来的铁窗石渠故基,沿河向西上溯到上游十里的曹坡堰,接通上流灌溉的余水,引导入城,循西门大街东流;又闸取护城河南流的水,从南铁窗入城,与西铁窗两股合流,再汇集各个夹街的小渠,从东门出城,合于府河之内,这才奠定了今后“金河”河道的基础。

    又经历了一百年左右,席旦镇蜀,见河道年久失修,城中四处积水,泥泞淤道,常遭水害,便发动市民百姓,进行疏淘,淘出的肥泥,用作农田苗圃的肥料。从此水害减少,民众交口称颂。三十年后,席旦的儿子席益接替父亲镇蜀,不久就遇到一次特大的的暴雨,城外堤防被大水冲垮,洪水自西门夜泛入城,淹没民房无数。水退后疫疠大作,百姓遭罪,痛苦不堪。这才又对金河进行彻底的整治,修建了调节闸门,绘成了流域图,制定并通告了“岁修维护”的条文措施。从这以后,城内的水灾就大大减少了。这几次工程,在吴师孟的《导水记》,李兴的《后溪记》,以及席益的《淘渠记》中均有记载,详尽可考。

    此后的南宋一百多年中,又经历了王明叟、席大光、范成大等派驻官员下令进行了数回的疏浚工程。这条“金河”始终保持畅通。但是,在宋王朝灭亡前的三十多年,成都屡经战乱,城垣房屋焚毁殆尽,“金河”也在所难免,自然又渐渐废绝了。这算是“金河的二兴二废。

     下篇再介绍成都金河明清时期及以后的兴废过程。

                                    介绍成都——几番兴废闲话“金河”(上)

            介绍成都——几番兴废闲话“金河”(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