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2008-08-09 11:10:09)
标签:

李奕芳

巴塞罗那奥运会

平衡木

瑜伽

杂谈

分类: 瑜伽感悟亲历

  是否,你也和我一样,现在最关切奥运的,是哪一个项目,哪个国家,哪个人得了金牌,银牌,铜牌?当然我们最关心的是我们的国家,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一家人,因为我们都很爱国!……

 

  有谁关注过那些没有拿到奖牌的选手?

  你可知,其中有多少是象下面文中介绍的亦芳一样,带着一身的伤痛去参加比赛的?有多少甚至是拿生命做赌注去参加比赛的!

 

  亦芳回复博友的话,一语点醒以往只盲目关切谁为奖牌得主的我!她教会我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观赏奥运比赛!如何看待每一位参赛选手的成功与失败!

 

  她说:“鼓励对场上的选手来说是一种支持,理解对失败的选手来说是一种安慰,喝彩对成功的选手来说是一种分享!”

 

   当我们不再以以往的心态去观看比赛的时候,比赛对我们就没有了国籍,所有的人都是一家人,所有的参赛选手都是我们的朋友,都是你的兄弟姐妹!我们会为每一位成功的选手而喝彩!由衷的祝贺!更多的,是理解运动员,他们也是人,不是神!

 

   中午,看到一个外国的选手单杠比赛失误!明知会因些被罚0.8分,与决赛无缘的却毅然继续他未完成的动作,暗暗的为之敬佩,却不免担心,那一秒的失误是否已经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伤痛?

  当看到,他走下赛场坐在休息椅上深低着头,颤抖的双肩,等待评委的最终裁判的时候,我深深理解他此时的心情,眼睛湿润了,泪悄悄的流了下来!为他痛惜,多年的努力、汗水,只因这一秒的疏忽……可是,你!没有失败!

 

下面的故事,一样可以震撼你的心!

 

 亦芳?好熟悉的名字,

 拜读过她的瑜伽文章!

 厦门悠季瑜伽馆主,美丽清新的女子!

 只是,不曾想过她会与奥运有过什么样的联系,直到看到了她的文章。

 十六年前的她,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这是当年的亦芳   参加平衡木比赛时的美丽瞬间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亦芳给照片写的说明:(不知这是哪个比赛时拍的,双脚上绑着厚厚的绷带,是我的标志。当时脚后跟受伤了)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亦芳在一场单杠比赛上的精彩瞬间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如今 恬淡清纯、依旧美丽 却更健康可爱的瑜伽亦芳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亦芳的“世外桃园”健康美丽的事业--厦门悠季瑜伽馆所在地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亦芳瑜伽馆鸟瞰!好美丽的地方!想往!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我的奥运故事

                                             亦芳

 

附博主最新回复。这是16年前一篇关于我的奥运故事,在那以后,又一个16年过去了。当有人为故事动时,却有人发出了这样的声音,附花生汤一贯的犀利评论!

 

“玻璃人”李奕芳的故事 - 新体育杂志(发表于1992年)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李奕芳是我最敬佩的姑娘”,陆善真教练注视着我说,镜片后那双中年汉子的目光流露着真诚。

    役的李奕芳论身高,不过1米50左右;论年龄,刚过花季;论知名度,她并没有世界冠军的桂冠。

  这样一个体操运动员,何以被她的教练如此看重?


  1988年,选如国家队没多久的小奕芳便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剥脱性软骨炎”。这是一种骨质方面

  的疾病,一碰就伤且不说,脱落的软骨卡进关节里,还会造成关节运动的障碍。因此,李奕芳便

  有了“玻璃人儿”的雅号。按说,在训练强度极大的国家体操队,这样的运动员是不适合留下的,

  教练陆善真确也几番闪过将她退回福建省队的念头。是李奕芳在训练日记中一次次吐露心声打动

  了她的教练“今天我又没训练,看到队友们的进步,我很着急,病好后我一定要拼命赶上去。”

 

  为了这为年仅12岁姑娘强烈的上进欲望和事业心,陆善真,唐小丽教练决定对李奕芳进行特殊训

  练,在X线监督下控量训练。1989年全国青运会后,李奕芳的病情发展到全身,双肘,膝关节到了

  必须打石膏的地步。为了不影响备战1990年亚运会,为了防止打半年石膏毁掉李奕芳的运动生命,

  教练们决定让李奕芳顶一顶,搏一搏继续练下去。尽管此时她的训练量已降到每周练三天歇四天;

  别人练10套她只练一套的程度,可剧烈的疼痛使她还是必须靠打封闭才能维持训练。久饿而久之,

  李奕芳膝关节内侧的肌肉萎缩了。李奕芳是个懂事的姑娘。为了保证训练,她总是自觉积极地去

  治疗。几年来,她几乎每天一大早就等字医务室门前,好在大夫上班后第一个做治疗;晚上大夫

  们回家了,她又常常要来钥匙,继续做理疗。李奕芳是个非常聪慧的姑娘,不能拥有和对有们同

  样多的训练时间,她就默默地坐在训练场边,细心体验和琢磨队友的每个动作然后把自己对动作

  的理解和体会告诉教练。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关节疼痛的李奕芳无法如眠,她便把白天的训练一

  幕幕在脑海里过“电影”,用“闹练”来代替“体练”。

 

  靠着积极治疗和这份“悟性”,“玻璃人儿”终于在1990年亚运会上脱颖而出,获团体赛冠军和

  个人全能,平衡木第二的成绩,确立了她在国家队主力阵容的地位。紧接着又在1991年全国体操

  锦标赛夺得个人全能冠军和自由操冠军,她在1992年世界体操单项锦标赛获得平衡木亚军。

  
  1992年7月8日,备战巴塞罗那奥运会
的中国女队正在做离开北京前的最后训练。正在高低杠

    上做前空翻抓杠的李奕芳突然脱手摔了出去,训练场上一阵惊呼,陆指导上去紧张地问:脖子怎样?

  满脸痛苦状的李奕芳要摇头举起左手,左手拇指地歪斜着,迅速肿胀起来。骨折肯定无疑。那晚,

  体操队总教练高健彻夜难眠。一 方面,他要考虑是否换人的问题,另一方面他为李奕芳深深惋惜。

  国家队7张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入场券是经过10个月,20个队员实力“火拼”产生的。经过一轮又一

  轮的筛选,李奕芳几乎是以每轮成绩名列前2名的实力入选的。这10个月里,李奕芳是玩了命在拼,

  如果...高健不愿往下想。第二天的教练会上,大家也认为“李奕芳不行了”。因为他们心里知道,

  体操运动每个项目都需要手的配合,特别是高低杠,平衡木对手指的需要占百分之五十,骨折的手

  指头承受拍击,抓杠,握杠的强刺激是儿时不可能的。只有陆善真,唐小丽很有把握的建议:多年

  来李奕芳都是带伤练的,她有着忍受疼痛的非凡毅力。当然,不知道这次她能否坚持,从全队训练

  水平看,团体赛有她会更好些。于是,主管女队的钱奎副总教练征求李奕芳本人的意见“你说你行

    不行?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尽管当时左手拇指如锤砸般的痛,可李奕芳还是含泪回答:“现在

  让我训练我不行,但只要缓三天,我肯定行!”“好,我们同意你去。” 
 

  7月11日,李奕芳高高兴兴登机飞赴法国进行适应性训练,谁也想不到,更加残酷的灾难又将降临

  在她身上。李奕芳骨折处不能上夹板,队医张沛文只好剪一小块胶片为她固定,防止骨折部位错位,

  然后喷上大量氯乙烷,使手指在冷冻状态麻木。依然青紫肿胀的手指,训练中疼痛可想而知。李奕

  芳却仿佛没事一般,任何人问,她总会笑着回答“不疼”。李奕芳的坚强深深感动了全队,李小双

  要把母亲做的护身符送给她,队友们则每当她完成一个动作时都击掌齐声高喊“李奕芳,好样的。”

  这期间,惟独陆指导极少同李奕芳说话:“我觉得自己太残酷。为了让她适应疼痛,我不得不狠心

  让她骨折才四天便开始训练。尽管她从来不为训练之事怪我,可我无法跟他多说话,因为那样我无

  法说,我会在她面前落泪的。”李奕芳并非铁打的,况且十指连心。“那几天真难熬,手一碰东西

  就钻心地疼,可我决不愿意表露出来,我不能影响全队的训练情绪。”白天强作欢笑,到了晚上一

  阵阵剧痛使她无法入睡。11天的适应训练里,每晚她至多能眯盹儿两三个小时。队里规定,凡第二

  天有训练的,不准服用安眠药。为了不再出事故,李奕芳挺着,终于挺到了结束训练的那天,当晚

  她便找总教练高健要了两粒安眠药。

 

     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体操女队面临着前有独联体,罗马尼亚,美国队的阻截,后有西班牙,

  匈牙利队追击的压力,团体赛要完成“争三保四”的任务,出不得半点差错。团体规定动作比完,

  中国对以领先东道主西班牙队零点三分的微弱优势排在第四位。字选动作开始前,厄运再一次降

  临李奕芳头上:跳马准备活动中,她的背部肌肉拉伤了。七名队员中石丽颖因足弓韧带拉段已经

  不可能上场,如果李奕芳再缺阵,5个队员要比出6个人的成绩显然是不可能的,形势顿时严峻起

  来。上还是不上?李奕芳弱小的肩头顿时感到祖国荣誉的千斤重担。趴在地上连脚都抬不起来的

  姑娘第一次在赛场落泪了。一瓶氯乙烷喷完,李奕芳还不能动,又从澳大利亚队借来一瓶再喷,

  整个背冻得像从冰箱出来的,李奕芳一 咬牙,借着麻木的劲,从上了赛场。 

 

  其实,李奕芳对自己并无把握。她的自由操第一个动作是“屈体旋”,如果砸了,摔下来的后果

  很难想象。她心里其实很害怕,上场前抱着队友张霞哭着说:“万一我死在那了(场上),千万

  不要让我妈伤心。”不知是场上的观众热烈情绪的影响,还是她倒抽一口冷气是:“今天我就死

  在这儿了”的作用,总之她不仅奇迹般完成了第一个空翻,而且以9点825的高分完成了全套动作。

  当她下场扑进总教练高健怀里嚎啕大哭时,高健和在场的人凄然泪下无不动容。靠着惊人的毅力

  和氯乙烷的麻醉,李奕芳接着又赛完了三个自选动作项目是比赛,为中国女队以超出西班牙队一

  分的优势夺得第4名立下了汗马功劳。和中国代表团在巴塞罗那取得的16枚金牌的成绩相比,团体

  第四的成绩似乎并不引人注目。然而对于中国体操队,对于深爱自己队员的总教练高健来说,这是

  极其珍贵的。团体比赛结束后,身体僵直得无法刷牙的李奕芳还惦记着个人比赛,陆指导不得不制

  止了她:“我决不能再让你比了,再让你比,我就是郐子手。”小结会上,搞体操出身的训练局副

  局长张健高度赞扬了李奕芳,坐在一边的高健也不由感慨万分:“玻璃人呀,你可变成玻璃钢了。”


  李奕芳如果不受伤,很有希望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个人项目上拿块牌子。或许因为这份遗憾,从巴塞

  罗那归来,李奕芳又积极投身训练,她真想参加七运会,她要为培养过自己的家乡福建省再做点贡

  献。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几番挣扎后,她明白伤兵的身躯已不再是毅力所能指挥 了。带着信念,

  带着遗憾,李奕芳默默告别了奋斗10年之久的体操房。虽然她的名字最终没能上世界冠军榜,可在

  教练心目中“李奕芳虽然没拿过世界冠军,但是,她给予同伴的鼓舞,远远超过一个世界冠军的作

  用。从她身上我们得到了很多启迪。”(文章结束)

 

 文章结束了 ,故事没有结束,从亦芳给博友的回复中,你将了解现在的亦芳!你将知道如何做一名观众!

记者并没能完全表达出我当时的感受,但我已不愿再回忆太多!记得上场前,我把自己交给了命运,感谢上天的庇佑,感谢命运的眷顾!
(2008-07-23 11:17:10)
 

查看名片
 
我们这一批的运动员,包括以前的,的确是练得很苦很苦。被打、骂、罚是家常便饭。但试想,舒舒服服的练习,想出成绩,成为顶尖的世界选手,那是不可能的。小时候的确恨不得体操房被“烧”了,教练“病”了,只要不用训练,什么都行。职业运动生涯,不是一个苦字可以形容的。现在的运动员训练科学多了,也更人性化了,很多家长也开始懂得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像以前,通讯,交通不发达,父母基本上不知道我们在外地的训练情况。但关于“残酷”和“体育精神”这个话题,恐怕是永远也无法说明白的,说到底,是机制的问题。如果运动们是自费练习,那就不存在被“逼”的现象。在中国,教练的上面有领导,领导的上面有领导,领导的领导上面是国家的荣誉,你说,到底是谁该负责?到底我们属不属于自己?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说,最悲惨的还是退役后没有保障这个问题。我算幸运的,退役后通过自己的投资,有比较理想的经济回报,所以还有钱治疗,保障生活。而那些成绩一般,又有伤病的,就是一个字,“惨”!以前我们流行一句话:要出成绩时是宝,没成绩时是草,荣誉的背后是现实!目前国家已在逐步地完善运动员的保障,但这还远远不能解决所有老运动员的问题。目前,我就没有医疗,工资,和住房的任何保障。要不是自己还有点钱,那真是“不值”啊!我这个世界亚军,亚洲冠军,全国冠军的命运不过如此,试问,那些没拿成绩的,该怎么过活?人们看到的,记得的,永远只有冠军,辉煌和奖金,而又有谁理解冠军脚下,是多少人的绝望?之所以写这些,只是内心的一种感慨!当我看到有人站在领奖台上时,我会跟着流泪,因为我明白冠军的不易。同样的,当看到有人痛失金牌时,我的心也在为他流泪,因为我深知那遗憾。每每看到有人对失败者倒喝彩时,我感到心痛,那是多么残酷的不理解!所以,当我们只是观众时,我们要做的,就是鼓励所有人,为所有人鼓掌。如果你有缘看到这篇文字,那么,就由你做起,做一个好观众!我们怎样做好奥运观众?
(2008-07-25 23:31: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