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井故事:忘年交

(2023-04-06 10:26:55)
分类: 民间故事

市井故事:忘年交

那天(3月9日)正午在花果街公交车站等公交,拟乘公交车返回市中心城区,在公交车站遇一老者向我问路:这位大哥,这是公交车站吗?去市中心(六堰)乘几路车?

我抬头望向电线杆上悬挂的小小公交站牌锈迹斑斑,和四十多年前几无差别,字迹仍是模糊不清。

我答:是公交车站!去六堰乘24路公交车。

他又问:那你去哪儿?

我答:我去六堰(市中心)。

他再问:我也去六堰,与你一起(结伴同行),行不?

答:行!

仔细打量,但见这位老者,年龄应在七十岁往上,个头瘦小不高,穿着陈旧中山装,一副进城老农民样子,浑浊的眼睛仍炯炯有神。既然答应同行,就不由自主与他闲聊起来。问他:今年有七十几岁了?大中午头上不呆在家里,还要出远门?

他连忙乐呵呵地答:嗯,你说话好听,我今年整八十四了!我住在秦家坪,这一向腰痛,今儿早班儿在柏林镇看病,刚打完针要赶到六堰我儿子家吃晌午(午饭)。

哇!我大吃一惊,地处大山深处的秦家坪村距柏林镇三十公里,柏林镇到市中心(六堰)又是二十公里,这老头看一次病的确不易呵!于是不无同情地对他说:你这一趟儿的确不容易呀,辛劳受累,要注意身体呵!

他答:没事儿,(我们)农村人苦惯了,这不算啥!

我说:现在生活好了,幸福的日子还长着呢!

他笑着答:是呀,

现在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吃喝不用愁,只管把钱花,

生病有医保,出门坐车有乘车卡。

说着调笑着掏出老年免费乘车卡在我眼前晃一晃。听着他随口道来却充满韵味儿的顺口溜,我顿时来了兴趣,说:哇!没看出来,你不仅识文断字还是民间高人呀。请问老先生贵姓?

他答:哪呀,

我叫张如举,生于四零年,

往昔儿家里穷,读书没得钱,

熬到十二岁,土改分了田,

读了半年书,笔画认不全,

虽能说两句,不中听也不中看,

要说有文化,更是不沾边。

听得我又吃一惊,原以为这老头是无意间说出两句合辙押韵的顺口溜,我也顺坡就势与他说笑,不料这老头出口确是一套一套的,于是对眼前这位张老先生敬佩不已,说:张老,你虽比我年长二十多岁,但我真的有心交你这个老年朋友!你看这样行不,现在已经十二点半了,正是吃饭的点儿,等乘24路公交到六堰去你儿子家,最迟也到一点半了,你老年龄大了不能饿着,不如我们去找个餐馆,我请你吃中午饭,顺便想请教你一些问题。

他答:与你这样的年轻人做朋友,那当然好呵!只是请吃饭那怕不行哦,一是我俩初次见面,还不知道你尊姓大名,怎好让你请吃中午饭!二来我儿子虽然不在家,但我随时回去儿媳妇会给做饭吃的,我不能让她担心呵。

张老坚持拒绝吃饭,我只好作罢。然后我又向张老讨要联系方式或加微信QQ等,但是张老说他不会操作手机打电话(一部老人机搁在家里),耳朵还背,对电话声音一点都听不清,所以没有用手机,我感到真要错过向这位民间文化人请教的机会将十分遗憾。

等到24路公交车到站我搀扶着张老上车坐下,不失时机的与他交谈一路,越说越投机,越说距离越近。原来张如举自幼跟着乡下红白喜事(打对时)戏班子的一个吹鼓手学了一手吹唢呐和敲鼓点儿的技艺,粗通一些唱念做打本事,现在虽然老了,早已吹不了唢呐,打不动鼓点儿,但闲着没事儿就爱编着新词唱两句。因此对合辙押韵等编词儿唱文的技巧略知一二,并且对唱词说句极度认真专业,即便是在大庭广众的公交车上也丝毫没有羞怯和难于启齿,聊到高兴处不时中规中矩唱上一曲引得满车乘客刮目相看:

往会(日)儿的人划不着,小在的时候不上学,

十二、三岁做农活儿,一年四季累死累活,

天不亮就上坡,一气儿做到阳阳儿落,

桡起锄头往回挪,叫声媳妇子听我说,

吃苦受罪不用说,饿的前心贴后心窝,

你拿点啥子(吃食)给我喝,媳妇子一听就发火:

家里粮食没一颗,仓房的粮食虽然多,

门一关,锁一锁,给保管员说他不求曪。

。。。。。。

五八年吃食堂,家家粮食空米缸,

共吃一锅稀汤汤,家家锅台都掀光,

五九年就饿饭,树皮草根都吃光,

自从改革又开放,老百姓过上了好时光,

。。。。。。

先干“四化”再向前,经济发展才有吃喝穿,

做农活费力养不活人,出门打工都挣钱,

我老头看了好心疼,平地水田都荒完,

手中有粮心不慌,农村的根本是种好田。

。。。。。。

挣到钱,想法子玩,包里银子串里钱,

吃喝拉撒不用愁,家里样样都齐全,

买个小包车(轿车)跑在玩,家里样样都方便,

趾高气扬精神爽,老婆娃子打扮的更好看。

。。。。。。

逗得满车厢的人个个暗挑大拇指,频频点头称赞。

到了六堰站下公交车,张老说他还要步行一公里到大市场边上他儿子租住的地方才到家,我决定亲自送张老回家,而张老因腰痛走得十分吃力、缓慢,他多次要我先回家,拒绝送他,我没答应,于是我与张老走走停停歇歇,到了(原安装公司路口)一家小餐馆门前,见张老累得汗都出来,我对他说:我们在这儿讨点水喝,歇会吧!张老点点头同意了。于是我连忙进店讨了一杯白开水递给张老,张老也不怕烫,咕嘟咕嘟很快喝完了,张老坐在板凳上长长缓了一口气。

我对他说:现在已经中午一点半了,我也的确饿了,还是在这店里随便吃点饭再走吧!

精神萎靡的张老想了想,点点头同意了。

我连忙问:想吃点啥?我来点两个软烂的菜补充一下体力,再喝点酒解解乏。张老摆摆手答:我不喝酒,我只要一碗混沌就行,你再给我倒一杯水吧。我连忙又给他讨了一杯水递给他喝。

我要了一碗牛肉面,张老是一大碗混沌。张老吃的很香,连碗底一丁点剩汤都没放过。吃过饭张老抹了抹嘴问我:你是做啥工作的,咋对我们农村里的这些牛皮骚道感兴趣呢!

我如实告诉他我也是一个爱好拍古今儿的年轻的退休老人,张老笑着说:其实我们农村像这样的俚语俗句多得很,特别是婚宴和闹洞房时,想着法子逼着新媳妇对下句,比如:

红被窝,绿档头,

睡了这头想那头。

。。。。。。

红被窝,绿芯芯,

睡到半夜想鸡鸡儿。

。。。。。。

酒盅没有酒瓶高,

弟媳生娃哥抱腰。

。。。。。。

接着张老狡黠地故作晕头晕脑状,说:像这样的就不文明还很流氓,不知还能说不?反正我今天脑子有点不清楚,过几天清楚了,还有很多,都是一套一套。

我答道:能说!能说!我们自娱自乐,又不对外宣传嘛,应该没问题的。

随后我从店老板那儿找来纸和笔,将我的地址和电话号码留给他,让他回去后请他儿子跟我联系一下,过几日我还要当面向他请教。张老接过纸条左看看,右看看,纸条都拿反了,然后让我一字一字念给他听,我才相信他真是不识字,到此我真有点骇然——不由地感叹:不识字的文盲也有文化呵!

这时张老从贴身的内衣里摸索出一个小塑料袋,塑料袋里是一小叠陈旧的一元、五元和十元的纸币,说:今天中午的饭要多少钱我来付。

我答:我们不是朋友嘛?我请你,不用你出钱。然后用手机向他示意补充道:用手机付滴。

张老忐忑的说:初次见面就劳你请我吃饭,真是不好意思呵!下次再见面一定要让我请你吃饭才行哦!

我笑呵呵地答:下次一定让你请我吃饭!

将张老送回家后我决定待他回到秦家坪村我一定要专门开车去看他。

2023年3月11日

市井故事:忘年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83@365古桥垂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