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发一条公益广告

(2014-08-29 14:31:25)
标签:

野骆驼保护区

罗布荒原

生态环保

中国野骆驼千里寻踪

公益事业

分类: 鬼话旅游

鬼话寥寥:

   老鬼,曾经在罗布荒原拍到了14峰野骆驼。那是在2008年5月,老鬼因此得意了好一阵子……

但是,野骆驼和其他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毕竟不容乐观。这就是老鬼要转发此条广告的原因。没有之二!

广告全文:

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办,而由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和今日中国杂志社文化产业副刊承办的“拯救与保护中国野骆驼”大型新闻发布大会和《中国野骆驼千里寻踪》纪录片拍摄慈善活动,将于2014年9月5日(星期五)下午14点,在中国外文局大报告厅举行。

地址:北京西城区百万庄大姐24号甘家口东200米。

诚邀在北京乃至全国有意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积极参加,欢迎您的光临!

新疆野骆驼保护协会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联系人:胥文柳:13579842825

转发一条公益广告

 

【相关链接】

野骆驼的体形高大而稍瘦,体长2.2~3.5米,尾长50~60厘米,肩高1.8~2米, 体重450~690公斤。头部较小,后部具有分泌黑色臭液的臭腺。吻部较短,上唇裂成两瓣,状如兔唇。鼻孔中有瓣膜,能随意开闭,既可以保证呼吸的通畅,又可以防止风沙灌进鼻孔之内,从鼻子里流出的水还能顺着鼻沟流到嘴里。耳壳小而圆,内有浓密的细毛阻挡风沙,还可以把耳壳紧紧折迭起来。眼睛外面有两排长而密的睫毛,并长有双重的眼睑,两侧眼睑均可以单独启闭,在“鸣沙射人石喷雨”的弥漫风沙中仍然能够保持清晰的视力。据说它还能够预感到风暴的来临。野骆驼的颈部较长,弯曲似鹅颈。背部的毛有保护皮肤免受炙热阳光照射的作用。尾巴比较短,生有短的绒毛。背部生有两个较小的肉驼峰,下圆上尖,坚实硬挺,呈圆 锥形,峰顶的毛短而稀疏,没有垂毛。过去曾认为驼峰是贮水的器官,但后来的研究表明,驼峰的结构主要是脂肪和结缔组织,隆起时蓄积量可以高达50公斤,在饥饿和营养确乏时逐渐转化为身体所需的热能。它还具有适当变化的体温,在傍晚时升高到40℃,在黎明时则降低到3到4℃,从而适应荒漠地带一天中较大的温差。
野骆驼的四肢细长,与其他有蹄类动物不同,第三、四趾特别发达,趾端有蹄甲,中间一节趾骨较大,两趾之间有很大的开叉,是由2根中掌骨所连成的1根管骨在下端分叉成为“丫”字形,并与趾骨连在一起,外面有海绵状胼胝垫,增大接触地面部分的面积,因而能在松软的流沙中行走而不下陷,还可以防止足趾在夏季灼热、冬季冰冷的沙地上受伤。它的胸部、前膝肘端和后膝的皮肤增厚,形成7块耐磨、隔热、保暖的角质垫,以便在沙地上跪卧休息。

野骆驼是一种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的珍稀动物,目前数量不足1000峰,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表的红皮书中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它们仅活动于我国新疆、甘肃与蒙古国。据科考人员多年的观察记录,目前在新疆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内大约有接近500峰野骆驼,占全球野骆驼数量的一半以上。因为相关研究较少,野骆驼在生物学上的地位一直没有得到科学家的共识——它们是一个新的物种,还是家养骆驼的祖先?

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实物研究和现场调查,学术界对野骆驼的“真假”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野骆驼是家骆驼逃跑后变野的。另一种则认为家骆驼是由野骆驼数千年前驯化而成的。

由兰州大学、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南京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组成的一个研究组,对新疆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内的地质、气象、水文、土壤、动物、植物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科研人员采集了很多野双峰驼的毛、皮,与家双峰驼进行基因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野双峰驼与家双峰驼的遗传基因相差高达2%至3%,其碱基歧异度也有1.9%的区别。这也就是说:“野骆驼与家骆驼遗传基因大不相同,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种。”并进而得出结论:早在80万年前它们就已经分化为不同的两个种群,随着环境的变化,家养双峰驼的祖先逐渐在野外灭绝,而野骆驼却在新疆罗布泊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存活下来。换句话说,野骆驼不是家骆驼逃跑后变野的,家骆驼也不是野骆驼数千年前驯化而成的——它们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物种。

科研人员还发现,野生双峰驼在繁殖期都是“一夫多妻制”,即每个种群由一峰公驼和数头母驼及未成年幼驼组成。它们有固定活动地带,并非以前猜测的长途迁徙。公幼驼一旦到了两岁就被逐出种群外,去别的种群争夺统治权,经过打斗优胜劣汰,最后存活下来的才能适应严酷的生存环境。它们的寿命一般在45年左右。采访中,我国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专家还介绍: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野骆驼竟然与猪有关联。但至于有多大关联,科学家们正在深入研究。

野骆驼或能帮助人类抗病

野骆驼生活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它们惊人的适应能力让科学家们着迷。科学家们认为,深入研究野骆驼或有望帮助人类找到治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

多年进化中,大自然赋予了野骆驼许多特殊的能力,例如:它有超强耐饥渴能力;体温能在34摄氏度至41摄氏度之间调节;血糖浓度比其他反刍动物高两倍,却没有糖尿病的任何症状;盐的摄入量是牛的8倍;同时自身还有解毒能力,有一种狼毒草,这种植物牛和马吃下去就中毒,而野骆驼却安然无恙。科学家在基因层面寻找答案,发现一段叫做“CYP”的基因广泛参与机体代谢,这同野骆驼嗜盐、高血糖和耐毒素功能有关。

研究者发现,野骆驼存储能量和自我保护相关代谢通路中的基因处于加速进化状态,特别是胰岛素通路相关基因的适应性进化,是野骆驼高胰岛素抗性及在高血压状态下没有产生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之一。

野骆驼还有一个奇特之处,它拥有独特的四价重链抗体免疫球蛋白,而大部分高等生物的免疫球蛋白都是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构成的。为什么野骆驼要采用这样的免疫模式,而其他高等生物都不采用呢?这是野骆驼的一个未解之谜。

日前,有科学家将重链抗体一段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中,开发出了纳米抗体。这种抗体非常稳定,到90摄氏度都不会降解,而且亲和力很高,是其他抗体的数倍。纳米抗体成为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野骆驼的启示。

至于野骆驼身上其他的秘密,科学家们仍在不懈地探寻着,希望有一天能从它们的身上找到,并造福人类。(本报记者 王 瑟) http://img.ifeng.com/page/Logo.gi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