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忧公主,伊犁河谷的乌孙王后

(2013-01-25 11:39:10)
标签:

伊犁河谷

乌孙人

新疆文化

塞种人

旅游

分类: 鬼话旅游

一.神秘的“塞种人” 神奇的乌孙人……

 

 

解忧公主,伊犁河谷的乌孙王后
    图为伊犁河谷 

 

嗨,新疆这个鬼地方,从来没有哪个边角旮旯是完全封闭、孤立的。从远古开始,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便处处欧罗巴人、蒙古利亚人血缘交流,文化交融,令人眼花缭乱。而伊犁河谷,三面环山,唯独向西,微敞着胸怀。也许是迎接着或追随着大西洋的降水云气吧,早在约一万年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却至今没有人搞清楚,细石器时代早期这里的原始人类,是来自东方还是西方的居民。

“时,月氏已为匈奴所破,西击塞王。塞王南走远徙,月氏据其地”(《汉书·西域传》)。这段报道了公元前3世纪一段历史事件的话,应该是古代典籍中,对伊犁河谷原住居民的最早记载了。塞王,塞种人之王也;塞种人,中外历史典籍中又称其为“塞人”、“萨迦人”、“释迦人”、“塞克人”、“斯基泰人”、“允戎人”……当年,他们的足迹曾经踏遍中亚、南亚、西亚,而关于塞种人的中外记载,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塞人早在约三千年前,就曾从阿尔泰山把大量黄金,贩运回古希腊;大体同一时期,又在昆仑山间、帕米尔高原,和氐人、羌人等部落氏族,激烈碰撞、交融。而以女性为首领的“西王母”部族,据一部分专家分析,就是羌人、塞人经碰撞融合而形成的。

解忧公主,伊犁河谷的乌孙王后
     图为伊犁河谷

如此说来,塞人很“牛”啊,是不是?没错。这一支神秘的人群聚落,那时已经掌握了高超的炼铜技术。这从遍布伊犁河谷的塞人墓葬中出土的青铜武士像、三足铜釜、四兽足铜盘、铜刀、铜凿、铜斧、对兽铜项圈、喇叭状高足承兽铜盘等等做工精美、造型迥异的青铜器具上,不难看出。试想一下,手持青铜刀斧的塞人,面对依然握着石器的其他人群聚落,那种豪气、霸气,是不言而喻的。

而尼勒克县的奴拉赛古铜矿遗址,还有圆头山古铜矿遗址,开采于春秋战国时期,已被证明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中国最早的古铜矿遗址,就是当年塞人所为。

解忧公主,伊犁河谷的乌孙王后

图为尼勒克奴拉赛古铜矿矿沟。陈华林摄



问题又出来了,塞人是什么人?从哪里来?

他们是来自地中海东支的欧罗巴人群聚落,也被称为“印度、阿富汗类型”。脸不黄,发不黑,长相跟亚洲的蒙古利亚人种有着明显不同,而且,操着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支的语言。至于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答案似乎也简单:处在采集、狩猎直到牧放生产阶段的原始人类,小迁徙或大迁徙,都似乎不可避免。遇到天灾、瘟疫了,野果不多、猎物难寻了,强大的邻居不容了……都会成为迁徙的理由。以至于到今天为止,现代人类出门旅游的最原始动因,还是老祖先遗传给我们的古远信息在作怪:“远方崇拜”——用一句很时尚的话儿来讲呢,就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而“父母在,不远游”、“故土难离”、“叶落归根”……那都是进入农耕文明时期之后才会出现的思维、观念。

塞人在伊犁河谷,足迹拉得很长。比如,后人命名的丝绸之路“天山道”,其实就是他们先踏出来的。而据一些专家研究,中原人士彼时所看重的金饰,至少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塞人贩运过去的。他们采金、炼金、打造金饰的水平,也已相当高超……

好了,如前所述,被匈奴所迫的大月氏人赶走了塞王,而相当一部分塞人依然留在了伊犁河谷。不久——公元前161年,乌孙人又来了,赶走了有杀父之仇的月氏人。这片膏腴之地,在一段相当长时间内,成了乌孙人驰骋的天下。欧洲著名史籍中,称乌孙人为“伊赛顿人”。他们本在河西走廊、东天山一带繁衍生息,是在匈奴人唆使、支持下,西击大月氏而占据了伊犁河谷,建立了名震一时的“乌孙国”的。乌孙国最强盛时,人口达到63万,“控弦之士”(可作战的男丁)居然有18万8千8百人。在西域称得上是仅次于匈奴的强国了。

西汉曾有两位公主,先后嫁给了乌孙“昆莫”(也译为“昆弥”:国王之意)。早在公元前105年,乌孙都城“赤谷城”,还有名叫“眩雷”的地方,就已有了护公主之驾的300余名汉军及其侍从,在那里耕种土地,开西域“屯垦戍边”之先河。公元前71年,乌、汉联军东西夹击,大败匈奴,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奠定了牢固基础……直到公元938年,乌孙王还曾向遥远的辽朝皇帝,进献珍奇礼品……

乌孙人,称得上是一支神奇的人群聚落!有专家说,乌孙人是哈萨克人先祖之一,因为迄今为止,“乌孙”,依然是哈萨克族群的大部落。而哈萨克学者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哈萨克人和汉人,早就是亲戚……

汉人、匈奴人、突厥人、蒙古人,满人、锡伯人、达斡尔人、俄罗斯人……数千年伊犁河谷,曾上演过多少威武雄壮的英雄活剧!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