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而成为“大作家”?
(2012-04-24 13:22:37)
标签:
杂谈爱在中国行老鬼情感寂寞炒作作家老毕讲故事小七的暝想盆 |
分类: 励志杂感 |
炒作而成为“大作家”?
——支持新疆小七,在寂寞中写作
老鬼本不是作家,也本不想对别人说三道四,但只是无意间看到了一位文学评论家——白烨的一篇文章,评论的是年轻80后女作家——吴瑜,不甘寂寞,偏偏要在电视征婚栏目中,一是欣然接受了“美女作家”的头衔,二是看来要借助于该媒体,抬升自己,而大有炒作之意……
爱护新秀的可敬文学评论家,很是担忧地想到了,如果这样下去,这位确乎很漂亮的年轻女作家,还会有精力去观察社会,还会有空闲去构思作品,还能写出有思想有内涵的好文章吗?过上若干年后,“美女”青春不在了,“作家”之名,还叫得响吗?
这让老鬼立马想起了王安石的《伤仲永》。一个有天分而本来应该有作为的少年,硬是被他爸爸用宋代方式的“炒作”给毁了……
老鬼很懒,倒也写文章。老鬼身边也有着为数不少的年轻男女作家、诗人,动不动他们的手机一接不通,老鬼就明白,他们在自找寂寞,闭门苦思,构想“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佳诗美文。比如老鬼的忘年之交小七,她在写文章时,往往就会跟人玩失踪,找她找不到,请她请不来……
咳,就是俺老鬼,也玩儿过这类把戏哟——不“闭门”,“车”造得出来嘛!
如今“炒作”、“包装”,都是很时尚的。如系必要的手段,本也无可厚非。但老鬼掰着指头想了半天,穷古究今,有作家、诗人,是靠着炒作、包装成名的吗?答案是:没有。
李白很寂寞,最终是在漂泊途中客死在江船上。唐玄宗“包装”过他,但李白偏偏“天子来呼不上船”,而坚持自己的飘然欲仙。
杜甫很寂寞,尽管做过“左拾遗”的小官,但还是免不了流浪。奔波之中回到妻儿所在的羌村,“抚事煎百虑”,而却只能用“倾榼浊复清”的自酿酒“且用慰迟暮”。
可偏偏有些喜欢用彼时方式“炒作”的人,试图借李杜大名抬升自己。比如在李白墓前,偏偏就有些“诗”不仅做了,还要刻在石头上。直到后来,有人直统统讥刺道:“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这才有所收敛……
大文豪韩愈,更是针对一些“文人”对李白杜甫等大家,妄加评头品足企图拔高自己的现象,毫不客气地鄙视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前些年还有过这样事儿,某些大腕儿试图借助于自己的名气,开发出某种商品品牌来,结果是纷纷铩羽而归,因为市场认同的是产品质量,而并不仅仅是炒作、包装出来的“名人效应”。
如今,也还有着一些作家、诗人,也喜欢用另一种方式——古代方式,炒作自己。比如某省大城市有这样一位诗人,一是炫耀自己写的诗歌,别人不容易看懂,而这是她的最大成功;二是她自己就把自己排到了中国古往今来的“老三”——除了屈原、李白,没人可与之相匹!当一位资深作家哭笑不得地给老鬼说起此事时,老鬼也毫不客气:“哼哼,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几乎都是大白话,所以人家名垂千古。看不懂的诗,老鬼只能这样评价,这种‘诗’和‘shi(读上声)’,没什么区别……”
借助于外力炒作自己的,或是靠贬低别人抬升自己的,有着人品高低之区分,但结局却是一样,成不了大家。
刚好又看到了小七的帖子,很是赞同她奔走于新疆山里山外,埋头写作的态度。她会成功还是会失败,老鬼当然祝愿她成功。而对她自甘寂寞的勇气,老鬼佩服不已!
正因此,老鬼有了上面那些文字……
老
鬼
2012年4月24日 01点53分
前一篇:温泉生态县 生态温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