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

(2010-11-11 22:36:08)
标签:

爱在中国行

老毕讲故事

蒙古文化

和硕县

和硕特部落

老鬼话新疆

分类: 鬼话旅游

                 

鬼话寥寥: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嗨,套一句前几天很时尚的话吧:老鬼今天,“刚刚作出了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把一篇写了8个月的关于和硕特蒙古人历史的文章,挂到老鬼博客上。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这个决定“艰难”吗?没错。因为老鬼本来打算,等到收进了老鬼此文的书出版了之后,再发表这篇文章。而今天下午,老鬼已经看到了这本书的设计稿,很漂亮,很有蒙古文化特色;再者说,老鬼最近很忙,顾不上写别的文章,也就只好“猴急”地把珍藏了数月的、第一篇写一个部落简要历史的文章,挂出来啦!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那本即将出版的书籍,书名叫做《人文和硕丛书之一·青青和硕——祖拉的故乡》。文章究竟如何,没看完不便妄加评论,但装潢设计确实很美!老鬼有两篇文章收入其中。而这一篇共计2万6千多字。今日老鬼开始发表,只好分集挂出喽。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有待方家指正也。哈哈……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第一集)

                                   老 

                   2010年11月11日 22点54分

 

     嗨,和硕特部落蒙古人!(一)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李白《行路难》)

写蒙古人,开篇引用的却是李白的诗句,这看上去似乎有些不伦不类。但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一位生活在中国的丹麦学者,在跟大西北蒙古人交往中,十分感慨地说过这样一番话:生活在这片天地使艺术家的灵魂成型,以耕种农业立国的中国,已经从草原上粗鲁的游牧部落中,从它最古老和最朝气蓬勃的的文学艺术方面的创造中,发现了鼓舞人心的事物。汉人的诗词形式是建立在民间音乐的基础上的,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中亚。”引自亨宁·哈士纶著《蒙古的人和神》

这样说来,老鬼在开头儿引用李白诗,岂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那位可敬的丹麦学者的这番领悟,在20099月老鬼到了和硕县和硕特部落蒙古人那里之后,又一次得到了切切实实的印证。

中世纪强大的蒙古人群聚落,崛起于公元十三世纪之初,是据传说从小就梦想着看到大地尽头的“一代天骄”,锤炼、凝聚而成。

古往今来,蒙古人及其先祖,到底曾有过多少氏族、部落,恐怕是一桩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悬疑。但是,形成群落时代十分久远,又似乎从来未曾屈从于哪支强悍势力,而一直顽强彰显着个性直到今天的——和硕特部落,倒确确实实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曾经在草原纵横驰骋,曾经在沙场勇猛厮杀,几番惊天动地,多少无奈迁徙……千百年来,和硕特人“行路难,行路难……”

而和硕特人艰难跋涉的历程,确乎能给今天已经进入高度现代化了的人们,许多许多的启示,包括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启示。

 

.扑朔迷离,漂泊迁徙

江水长,秋草黄,草原上琴声忧伤……(蒙古民歌《鸿雁》)

据《魏书·蠕蠕等传》载:“(永兴)二年……斛律,北并贺术也骨国,东破譬历辰部落……”

这其中的“斛律”,是什么人?他就是自号为“蔼苦盖可汗”的柔然汗国国君。柔然汗国,是操着满-通古斯语的东胡后裔——柔然人创建的、当时有牛皮和统治了中原地区的、鲜卑人所建的强大北魏王朝叫板的草原王国。而“贺术也骨”呢,经考证,就是今天蒙古“和硕特”部落的前身。“贺术”与“和硕”,发音大致相同。这当是和硕特部落的名称出现在汉文史籍中的首次喽!而北魏明元帝的“永兴二年”,为公元410年。那时候,蒙古这支强大的人群聚落,还远没有形成,但是“贺术也骨”,却曾经独立为“国”,繁衍生息在贝加尔湖西南岸、鄂尔浑河和色楞格河中下游。曾一度被柔然王国吞并过。因其健儿骁勇善战,而壮大了柔然汗国的军事力量……

哈哈,老鬼从中看到有趣的巧合是,到今年——2010年,“贺术也骨”——“和硕特”最早的名称,出现在汉文史籍中,刚好1600年。

贝加尔湖西南岸的那片“两河流域”,让咱们想象一下子吧,1600年前,那该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哟,鲜花盛开,绿野葱茏,百鸟争鸣,牛羊遍野,理当是一片歌声和美酒荡漾的天地!

但是,和硕特的先人们,恐怕没多少机会沉浸在无思无虑之中。

咱们,是否先来寻觅一下,在唐代史籍中存留下来的从南北朝到隋唐时期,和硕特先人们的一些行踪呢?

“斛薛”及其下文将要出现的译名,先后出现在《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中。曾经不可一世的强悍柔然汗国,竟然匪夷所思地被他曾征服了的“锻奴”突厥人所战败。当公元552年,突厥的“掌门人”土门,自立为“伊利可汗”,继而,由他的次子——后来的“木杆可汗”,于公元555年攻灭柔然汗国后,在“铁勒”的名号下归附了突厥汗国的众多氏族部落中,就有一个名叫“斛薛”的部落。这个部落名字,却是“和硕特”的又一个汉文译名。而那个时候,至少部分“斛薛”人的游牧之地,并不在贝加尔湖西南岸。唐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曾经在今天黄河河套地区的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设立过一个高阙州。而高阙州的刺史,就是“斛薛”部的首领……

斛薛部,时为东突厥所属部落。在大唐平息“安史之乱”、抵御吐蕃侵扰的战火中,迭建战功,殊勋历历,屡屡见于唐代史料。

还有,“哥舒翰”的鼎鼎大名,恐怕是对发生在盛唐晚期的“安史之乱”多少有些了解的人,都会记得。大诗人李白,还热情洋溢写过赞颂哥舒翰勇猛杀敌的诗篇。“哥舒”,也曾给翻译成“姑苏”、“孤舒”,是西突厥所属突骑施部的一个重要部落。盛唐名将哥舒翰,就是这个部落的可汗。其驻牧范围,大体在今天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唐政府曾在此设有“双河都督府”。而“歌舒”、“姑苏”还有“孤舒”,也都被认为是“和硕特”的不同音译。那么,这一支和硕特蒙古人的祖先生存之地,更是远离最早见于汉文史籍《魏书·蠕蠕等传》中的那片驻牧之地了!

不错,草原生活是多彩的,而“逐水草而居”的日子,看上去又是多么悠闲自在呀!但是,正像2009年冬季,发生在新疆阿勒泰、塔城地区那场百年难遇的特大雪灾,进入人们视野后,有网友发帖子惊呼:“我才明白,原来草原生活并不都是浪漫的”的那样,草原上的苦难,无疑也永远是无休无止的。战乱,瘟疫,雪、旱、洪、蝗……灾害,牧场纷争,部族仇杀……一直袭扰着草原,摧残着脆弱的牧放经济,消亡着弱势的人群聚落,而磨砺着草原儿女顽强的拼搏意志。战乱且不必提了,老鬼在这里简单描绘一番历代草原时不时就有可能发生的连环灾变吧。比如某年冬季,草原上连降暴雪,就会形成一场雪灾,而在厚重的冰雪和凛冽的严寒下,冻死、饿死的除了老弱病残牧民之外,还有无可计数的牛、羊、马、驼。但这还仅仅是灾难的开始哟!待春风吹过,冰雪融化了,却又会暴发无法抵御的洪水灾害。而遍布草原的牲畜尸骸,狼群、鹰鹫、乌鸦们吃不过来,无法清理,天一暖,迅速腐烂变臭,又会在草原上很快蔓延成一场可怕的瘟疫……一个著名的例子:汉武帝爱将霍去病,当年就是在匈奴草原上不慎染上了瘟疫,仅仅23岁,便壮志再难酬,撒手而西归,令千古男儿扼腕长叹!

但是,看上去确乎是灭顶之灾,却能锤打出来顶天立地的草原人群聚落。“贺术也骨”、“斛薛”、“歌舒”……——和硕特人,就是这样的一支人群,因天灾人祸被迫的一次又一次无奈漂泊、迁徙,使得和硕特先人们的足迹,几乎踏遍了蒙古高原、天山南北,但是,和硕特人的群体,却并没有像许多古代氏族部落一样,被摧残殆尽,“和硕特”的名字,译法再变,也终究没有落得个“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如上所述,和硕特部落先后自然或无奈归附过柔然、铁勒、突厥等部,如果照此往前再论,更早还应该是匈奴属部。当然,史料无所载,只是老鬼在这里据史实逻辑推理而已。但是,有一条是可以确信的,和硕特人从来没有屈从于谁——我归附你也许无奈,你欺负我就是无理!所以,有史实确确凿凿地记载,当年,“斛薛人”也曾经多次顽强地拼搏抗争过,宁可全部牺牲,鲜血洒尽,而绝不低头!

发现于今天蒙古国鄂尔浑河右岸、和硕柴达木湖畔的那方鼎鼎大名的“阙特勤碑”,曾因有唐玄宗御笔题写的碑文而声闻于世。石碑上还用突厥儒尼文字明确记载着,公元711年,东突厥汗国首领阙特勤,曾与斛薛都督交战,“杀死其全部勇士”。据考证,恶战远不止这一次。为了反抗突厥的奴役,为了部落的尊严,斛薛部曾经多次联合回纥等部,顽强地与强梁殊死拼搏厮杀。这些史实,零零星星见诸被发现的多座碑刻等文物上,还存留于口口传唱的蒙古人英雄史诗中。

后来,公元745年,当又一个强势的部族——回纥部,迅速在蒙古高原崛起,一个威势赫赫的回纥汗国(公元788年,改称为“回鹘汗国”),设牙帐于郁督斤山之后,“斛薛”等部落,却好像突然从草原上“蒸发”了似的。很长一段时间,相关的名字再没有出现在任何历史记载中。不过据分析,这支刚性人群不是被摧毁了、湮没了,而只是暂时淡出纷争,休养生息,积聚力量,“韬光养晦”去了。用一句老百姓的话来说:我惹不起,难不成还躲不起嘛!老鬼在琢磨,冥冥之中,他们似乎在等待着机会。也许他们心中默默的信念是,“斛薛”部落——和硕特部落,出头的日子,终究会到来的。

哦,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从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这支人群聚落,就叫做“和硕特”。而无论哪般凌厉的“风刀霜剑严相逼”,这一个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名字,也都从没有更改过,无论你如何译成汉文汉字,七拐八折地,总还得和“和硕特”相关联!

和硕特人,可以在公元十五世纪,把位于天山山间的一片“好大牧场”、“猎鹿围场”命名为“乌鲁木齐”——“优美的牧场”,而一直响当当叫到了今天;可以使得地当南疆门户的一个县,于公元1946年,就以自己的部落名字,命名为“和硕县”……

老鬼在想,这支人群聚落凭借的不是别的,应该就是上千年来百折不挠、顽强进取的个性。

如果把“和硕特”翻译成汉语,应该是什么意思呢?哎哟哟,大概得有67种说法,都有其道理所在。而老鬼在和硕县,请教了当地的好几位和硕特部落蒙古人,回答却是惊人的一致:“勇士”或者“先锋”之意。而回答者,脸上无不流露出骄傲、自豪。

“和硕特人打仗从来冲锋在前,不怕死,不要命,所以有了这样的名字。”那些汉子不约而同地回答后,又都不约而同地这样补充一句。他们脸上的表情,还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嗨,和硕特,你如此令人迷恋,因为你,从来不是个传说!

(未完待续)

                   老 

 

                        2009年9月26日  开始构思 准备资料

                        2010年5月 3日  01点44分 完稿

                        2010年5月3日   11点49分 定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