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喜作黄昏颂
姚亨贤摄影
2008年5月10日(六)
【全天行程:约245公里;晴朗少云,气温:约25℃-35℃,东偏南风:3-4级;一号营地座
标:N
40° 26′29″,E
92°20′66″;营地海拔高度:804米】
几乎从未安分守己过的“俺叫老鬼”,从今儿个起,第4次踏上了探索罗布泊的旅途。此次走的,是一条最长的穿越路线,从东到西,横穿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的罗布荒原,“无人地带”里程,约745公里,还不包括从农二师35团到库尔勒市,“人间”的196公里……
对老鬼来说,这是一条全新的路线,一次全新的体验。
我敢说,很难再有像本老鬼这样大年纪的“疯癫之徒”了!这个雅号,是老鬼的小女儿小叶子给“安装”的。不用说,她也是个“疯癫之徒”,今天,是她参加环台湾岛自行车运动的第2天。
早8时38分,我们的车队从敦煌出发。所谓“车队”,其实就是两辆越野车加一部“东风三桥”大卡,因为我们的客人,只有8位。
只有8位客人,就配了一部给养卡车,这不是赔本的买卖吗?
嗨,张葆华就是张葆华——新疆特种旅游“老大”,名不虚传!
张葆华的“大智报业旅行社”,开局不凡!
看惯了的大漠、孤烟,看惯了的戈壁、烽燧,河西走廊最西端的地貌景象,和新疆,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哎,玉门关!”不知哪位团友,兴奋地喊了一声。此时,我们已向西偏北方向驶出了近90公里,时间,已是10点20分了。

孤城遥望玉门关
果然是“孤城遥望”。这座公元前111年所设的雄关,已在茫茫戈壁上,矗立了有两千多年。据说,汉代于阗国所贡玉石,均须从此关进入中原,所以得名“玉门”。关城并不大,略显正方形的遗址,边长都在25米上下,残墙高约近10米,且只开了西、北两座城门。但是,古往今来,玉门关的威名,几人不知!
而这只是几经迁移的汉代遗址,那么,“春风不读玉门关”的唐代玉门关所留下的痕迹,何处寻觅?
关城之北,还有着一片湿地,几只野鸭,在上空翻飞盘旋,水面不大,四周遍生芦苇、红柳、骆驼刺。哦,这究竟是久已闻名的疏勒河的残存,还是汉代氐置水的孑遗?谁,又能回答老鬼呢?

“飞天”——陈英萍
蔡岚峰 摄影
汉长城遗址,在玉门关西向3公里,虽也只剩下了残垣断壁,但当年的雄姿,依然透过风化的残烽、土墙,而历历入目。丝路驼队、商旅使团、烽烟大纛、金戈铁马,似乎穿越了时空隧道,向老鬼迎面扑来。“自大宛破,西域震惧,汉使入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老鬼注),往往起亭……”史籍中关于自公元前101年起,汉武帝诏令,在这里开始修筑长城的记载,在老鬼脑海时不时泛起……

团队“五朵金花”
团友们极其兴奋,因为都是从广东来的,看见大西北的奇景异趣,已是喜悦难当,况且,还有接二连三的文物遗址呢!

是天外客?还是白骨精?之前之后的片子上再未出现过。
黄明 摄影
12点45分,终于到达了久闻大名的“三垄沙雅丹群”。这应该是新疆之外最大的风蚀地貌景观群了。不用说,它也同样有了“魔鬼城”的大名。这里最有名气的景观,理当数“万舰齐发”天然造型:数不清多少座久经风蚀雨剥的高而长的土丘,齐刷刷排列成行,恰似无数条军舰,待命而发,蔚为壮观。可惜呀,正值骄阳当顶,使出浑身解数,老鬼也实在拍不出像样的片子来,只能望“舰”兴叹喽!

“万舰齐发”天然雕塑群
从此刻起,我们一路上将和“雅丹”,结下不解之缘。
“雅丹”——陡峭的土丘。当年斯文·赫定误把罗布人告诉他的“雅尔当”,给记成了“雅丹”,后来的人将错就错,“雅丹”,也就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地质学专用名词,特指风蚀地貌。
昨天在敦煌,老鬼和同伴们还得穿两件衣服,但今天在这里,不毛之地的威力已经蔫不叽儿地显示了出来。午餐的餐桌尽管摆在了卡车的背阴处,但是汗水还是止不住。多种油馕、多样饼干,新鲜的黄瓜、西红柿、苹果,火腿肠、午餐肉、凤尾鱼、各种泡菜、酱菜,牛奶、鸡蛋、果丹皮……啊哈,居然还有热咖啡、热茶水,真叫做琳琅满“桌”啦!
这样的路餐,够来劲儿!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儿,赞不绝口。
这里,离敦煌已是170余公里,柏油路面,到此为止了。以后的6天里,我们就将在戈壁、沙漠、盐壳地面上,寻向辨路,摸索前行。
有危险吗?有把握吗?老鬼对张葆华这位“黑老大”——他牛高马大且黑不溜秋,还有他的两位得力干将王勇、王晓航,信心十足。(待续)
老
鬼 2008-5-27
17: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