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葫芦崇拜”·高台民居及其他

(2007-05-20 18:44:17)
标签:

旅游文化

爱在中国行

老鬼情感

随笔感悟

杂谈

旅行/见闻

人文/历史

新疆

分类: 老鬼行踪
                 “葫芦崇拜”·高台民居及其他

   

    “葫芦崇拜”?没错。可以说,“葫芦崇拜”是中华大地上多民族共同的习俗。从远古时期的“生殖崇拜”,到迄今为止的吉祥如意祈愿;从神话故事,到现实生活,葫芦的分量,从来不可低估。

    老鬼可以帮阁下“抖搂抖搂”,看上述所言是不是在“忽悠”人。你瞧,汉族神话传说中的张果老、寿星老等神仙,是不是都背着个大葫芦呀;云南多民族所喜爱、所擅长的一种乐器,是不是叫“葫芦丝”呀;上世纪五十年代,著名作家张天翼的一本影响了几代人的童话中篇小说,是不是叫《宝葫芦的秘密》呀?

    好了,现在请阁下随老鬼去一趟喀什的“高台民居”,看看那里还有些什么有趣的事儿吧。

    老鬼称高台民居是“都市里的村庄”,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吧!因为这片高地就当在喀什市中心地带,距艾提尕尔清真寺、大巴扎都非常近,四周几乎全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唯有这片足有二、三百年甚至更“高寿”的老住宅区,仍傲然矗立在一帮时髦“小伙子”中间,丝毫不因自己的老迈、土气,而自暴自弃,自卑自叹。

    这里几乎全是“满脑袋高梁花子”的老土房,因坡而建,逐层加高,最多的一家竟有7层“楼”。还有“过街楼”、“半街楼”等古怪建筑。而所有的房屋,都是平顶的。

    这里的街道曲曲弯弯,没有哪一条是笔直通畅的。这里的道路还大都铺着砖头。初进这里的游人往往晕头转向,如进迷宫。而在外人看来,这里街道的名字也都是稀里古怪的……                                                    

“葫芦崇拜”·高台民居及其他

    我们还是称它为“高台民居”吧,其实它应该叫做高“崖”民居,因为这片民居是建在一座小悬崖上。但既已叫出,无可更改,“高台”就“高台”吧!

    这里曾经长时间没有上下水,没有公共卫生设施;这里每一家几乎都是狭小拥挤的。但,又一桩怪事却出现了:当年,当地政府要拆迁这片老住宅区时,却几乎没哪一家愿意搬走。这是为什么?难道这里的人们拒绝现代化吗……

    还是让老鬼揭开谜底吧!

    这里其实地处“两河流域”:吐曼河、克孜勒苏河,且下临东湖。早在三四千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了。而西域自古干旱少雨,缺石稀木。建土房,是传统。

    人多房小怎么办,巷子对面的两家居民可互相协商,各出些资,跨路而建“楼”,盖成后根据出资量决定哪家占多少面积——这就是“过街楼”的讲究。至于“半街楼”,不用说,那是自家的房屋面积不够了,在不影响公共交通的前提之下,接出半截来就是喽!如果谁家想搬走而把房子卖掉,可以,但必须同邻里协商好,买主属于大家都能接受的人,你才可以卖掉。房子平顶也是传统,房顶上可建厕所,可作库房,可养鸽子,可观风景,可种花草,还可晾晒瓜果、衣物……

    街道弯弯曲曲,是为了减弱春秋大风的侵扰。街道铺的如果是六棱砖,表示可通行;而如果铺的是长方砖,那就是死胡同,阁下最好别进去。看上去稀里古怪的巷子名,其实都有说道,翻译成汉语,分别是“土陶巷”、“皮匠巷”、“铁锅巷”,等等,原来这里住的多是手工艺匠人。至于为什么居民不愿意搬迁,当地人们的回答是:这是块风水宝地,我们的祖先早就住到了这里,这里会给我们带来好运......信不信,由你喽!

    好了,老鬼带你去转转吧。

    咦,老鬼,你不是说这里没有下水道、自来水吗?怎么有了呀?细心的阁下肯定要问。告诉你吧,中坤旅游集团已把这里开发成旅游区了,所以最终没有拆迁这块宝地,而由企业把它巧妙地开发利用了起来。现在这里已由中坤集团给家家户户接通了上下水,重铺了砖路,维修了旧房屋,并鼓励住家户制作销售维吾尔手工艺品——尤其濒临失传的诸如土陶、绣品等等。您,可以看个够了。

    瞧,那些或光着小屁股,或戴着红领巾的小家伙多可爱。他们在巷子里玩耍嬉闹,一看我们过来,马上“哈罗、哈罗”地围拢过来,吵着要你为他们拍张照。阁下可千万别用胶片机拍——人家只要马上在取景框中看到自己的尊容,就心满意足啦。看不到?你可就有些麻烦喽,小家伙们会非常执着地缠着你要看画面——不好脱身啊!

“葫芦崇拜”·高台民居及其他

    门洞里,三个两个秀美的维吾尔少女、少妇在悠闲地绣织着花帽;土窑周围,工匠一家在忙活着烧制土陶;蒙面的妇女在过街楼下漫步,鹤发童颜的老大爷、老大娘在土炕上、藤架下或哄着孙子,或闭目养神;哟,楼梯下的小洞里是什么在蠕动呢?原来是——两只羊羔;而大公鸡却肆无忌惮地跳到了桌子上,高脖大嗓地呼唤着“心上人”……一幅多么恬淡和谐的画图啊!

    你再看看人家的房子、院子吧。“米玛哈纳”式的客房,中西亚的特点明显;而“阿以旺”式客厅,则显得古朴而庄重。不管多大多小的院子,总是栽满了鲜花绿草。窗台上、墙头上、房顶上、平台上,到处是一片鲜活,一片生命。维吾尔人喜爱绿化、美化的好习惯,不因居住面积的局促而稍有怠懈,这里的见缝插针,多么令人感动!您注意到没有,每一户人家的院子里,都有至少一棵无花果树,小院子呢,便会把无花果栽到盆子里——那是吉祥之果。

    啊哈,见到葫芦了!这里几乎家家也都栽着葫芦,藤蔓爬到平台上,爬到墙头上,爬到栏杆上,能爬到哪里就栽到哪里。阁下,知道吗?葫芦除了是吉祥之物外,还曾是维吾尔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实用之物呢。“新疆出门三件宝:葫芦、干馕、大皮袄”。此外,装油、装盐、装糖……就连婴儿的小摇床下,也要放个小葫芦——接“童子尿”呀!这里的人家多栽葫芦,不奇怪吧?

    老鬼最后再问您一个小小的问题:高台民居,您只跟老鬼走马观花逛这么一次,够吗

                         老鬼

                                 2007-2-2

                                 晨5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