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应闻
应闻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32
  • 关注人气:5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情】读诗品茶度新年

(2011-01-04 15:36:42)
标签:

闲情

读诗

品茶

假日

新年

应闻

休闲

文化

分类: 应闻随笔

http://s9/middle/4d2986d7h99005c5fb618&690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 杜 耒

 

    诗一、二句写主人在寒夜里煮茶待客。深冬寒夜有客来访,主人理当以酒相待,也好以酒驱寒,但这里的主人与客人都是爱茶之人,便以茶代酒了。茶当酒,一方面可显示出主客之间的亲密关系,另一方面也可表示主客都是具有清雅趣味的人士。古代的文人雅士多认为饮茶有助于清心明目静气,能品茶者当为上等之人和有雅兴清趣之人。竹炉是用于煮水泡茶的,炉的底与内壁为土质,但用竹子编织的外壳将其包起来,一为美观,二为便于移动不烫手。“竹炉汤沸火初红”既照应了“茶当酒”,表示了寒夜中品茗叙谈的温暖,又让人从壶水滚沸、火焰跳跃当中感受到盈盈生气。洪希文诗曰“平生三昧试茶功,起看水火自争雄”,说的正是这种生气蒸腾升逸的情状。

    诗的三、四句写品茶的环境与氛围,同时又营造出别样不同的美感心理。寒夜嘉宾至,拥炉品佳茗,自然是人生一大美事,而享受此等美事的还伴随有窗前的月色和飘动着暗香的梅花,使得品茶的情景顿时倍佳于平日。诗人采用欲擒故纵的写法,先说月似寻常,再托出月下梅花,而诗人真正想说的是要赞许梅花的高洁,意即月还是平常之月,但因为有了梅花的身影月境便更为灵秀冲和。

    但综观全诗,诗人以“寒夜”为题,主旨还在描写寒夜的诗意和审美情趣,是以品茗、赏月和赏梅三者的美学情调来渲染寒夜意境的。因此,在诗人的审美视角中,茶、月、梅其实都是高洁之士所可对应的审美物体,是具有雅趣的士大夫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茶梅月本是一家,都是士大夫超凡脱俗的符码表征。

    茶与梅、月共同具有高洁超逸的灵性是古代士大夫所共同认可的。清代有僧人的咏茶诗也将烹茶与山间野花相联系,用意亦在以花来衬茶:“树里清摇一水斜,支铛作石煮龙芽。东风也解留客意,吹放山窗二月花”。煮茶待客的背景在绿树清溪旁,其情趣不可谓不独特、不超拔了。其实,月下梅花的身影亦是隐士性格的象征,如宋代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诗中的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梅、人、月一体的名句。

    寒夜之寒,我想象窗外一定有雪,不过,诗人限于篇幅没写雪,但在我看来,有梅之时必会有雪。为了填补这一审美意境,就让我们想象饮茶之时诗人正赏雪中月下之梅吧,这意境肯定会更美得令人心里发颤。古人诗云:“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还有就是扫雪烹茶,就更是高雅的境界了。明代文学家高濂就将扫雪烹茶、南窗观画甚至还有山窗听雪敲竹都视为是高雅得不能再高的意境了。试想,像宋代杜耒这样的高人,寒夜烹茶不可能不去取雪烹茶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